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过去的十年,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奉献与收获的征程,在思南县杨家坳乡水口寺村一条条组组通公路在山间盘旋起伏,把镶嵌在青山之间的闭塞山村穿点成线,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了树梢,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乡村的夜晚……七年前,水口寺村还是建档立卡二类贫困村,十年间,各方力量齐心协力,为乡村帮扶事业挥洒汗水,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2013年思南公路管理段开始定点帮扶水口寺村。
思南县杨家坳乡水口寺村
党建帮扶,凝聚磅礴力量
水口寺村位于杨家坳乡西部,与遵义市凤冈县接壤,距思南县城约70公里,有14个村民组,全村人口388户1667人。10年前,村干部谈起脱贫出列没有底气,“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村委会破破烂烂的,不仅影响了村委会整体形象,也给来办事的村民带来了不便。”谈起过去的状况,65岁的老党员安朝禄感叹到。
“这样下去不行!”作为思南段驻村第一书记的杨秀芳意识到,为改善现状,立即向“娘家”思南公路管理段汇报,寻求解决方案,在铜仁公路管理局党委关心和支持下,批复了帮扶资金对村委会进行修建,并配套了一个村民广场。村委会办公楼建成,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为全村脱贫出列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修建好水口寺村村委会
十年来,思南公路管理段派驻第一书记以规范“三会一课”、办好农民讲习所为抓手,通过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让党员走上讲台,讲想法、谈感悟,与全村党员一道探索党建发展新路子,推进思南段“三联一培”工作法在水口寺村落地生根,大力实施“红动乌江·星耀公路”引领党建扶贫,组织联建,加强两个党组织的交流学习,服务联做,两个支部党员共过组织生活,资源联用,两个党组织加强“六一”“七一”等重要节日活动联调联动,共过节日,创新党支部工作形式,提升党支部工作效率。
思南段第一书记胡发贵入户宣传乡村振兴政策
2019年7月,水口寺村党支部荣获思南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了;战斗力、服务意识增强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一切的改变,让水口寺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跨进了作用发挥“好”、工作落实“快”、战斗能力“强”的先进村行列”水口寺支部书记安朝禄说道。
10年来,思南公路管理段先后派出24名干部到水口寺村帮扶,其中第一书记4名、驻村干部3名,帮扶干部17名,倾斜支持资金近95万元,帮扶引入资金超260万元,实施项目帮扶25项。
精准帮扶,啃下“硬骨头”
“我们这几个组最希望的是施家寨桥可以通”“简板桥是我们两村一起筹钱修建的,每涨大水桥都会被洪水淹没,给我们出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希望可以修建一个大桥,让我们村村民出行更方便”这是7年前水口寺村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修建完成的施家寨大桥
为民实事记在心,帮扶及时显真情,思南段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通过联系县交通运输局和杨家坳乡政府,申请危桥改造资金250万元,建设施家寨大桥,2018年完成竣工通车。“现在我们出行非常方便,原来桥只能过摩托车,现在施家寨大桥不仅能过小车而且货车都能过了,我养殖的鸡可以拉到遵义去卖,增加了买卖途径,现在腰包更鼓了”安仕辉高兴的说道。
将“输血”救助转变为“造血”共赢。在7年前安仕辉还是贫困户,全家有7口人,生活困难,没有收入来源。作为思南段第二任第一书记王旭对他进行一对一帮扶,经常去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精神上激励帮扶他,一次调研途中发现可以养殖跑山鸡,并找一些养鸡方面的书籍和视频给安仕辉看,说干就干,安仕辉开始大批量养殖跑山鸡。有了好政策,有了一对一的帮扶,安仕辉与妻子“浑身是劲”,天刚微亮,就早早起来与妻子一同打理鸡舍,然后在菜地摘下新鲜蔬菜,喂给鸡吃。如今,安仕辉成了村里的养鸡专业户,收入也年年递增。
“现在我们养殖3000只鸡和10头猪,主要通过卖鸡和鸡蛋,年前买了孵化小鸡的设备,减少了买小鸡的成本,增加了收入渠道”安仕辉说道。
水口寺村跑山鸡产业
产业帮扶,引来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思南公路管理段持续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帮助帮扶村发展辣椒等产业,水口寺村发挥自身优势,用好用足资源,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产业先行促进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包发苗、包技术、包收购、包销售的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搭“销售桥”铺“致富路”,借助帮扶单位思南公路管理段的帮扶力量,壮大辣椒产业,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巩固了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水口寺村油茶产业
现在水口寺村还发展了“双高”红薯示范种植基地、油茶种植基地。在老屋基组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了树梢,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成为即将丰收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楠木湾组“双高”红薯示范种植基地里仍然热闹非凡,村民们戴着遮阳帽分工协作,有的浇水、有的打药、有的除草,配合默契,与一垄垄郁郁葱葱藤蔓长势喜人的红薯共同组成了这盛夏跳动的丰收“音符”。
项目帮扶,解决实际问题
十年帮扶结硕果,乡村振兴正当时。2024年初思南公路管理段派驻水口寺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通过开展入户走访了解到,该村长屋间组、楠木湾组、丁家湾组等路基路面通组路损坏严重,长屋间组部分路灯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长屋间组这条通组路重车通行频繁,路面凹凸不平,地势低洼,每逢雨天泥泞不堪,通行存在安全隐患。”水口寺党支部书记吴长辉说道。思南段收到驻村干部汇报后,立即向铜仁公路管理局申报项目并获审批通过后,驻村工作队同村支两委积极组织施工队伍对三处路面进行维修。“路平了,心情都好了,这路修到了我们心窝窝里!”如今,丁家湾组的村民说起村里的路,脸上都挂满了舒心的笑容。
“老屋基组的路灯不亮了,一到晚上黑漆漆的,村民出行很不方便。”该村第一书记胡发贵开展“敲门行动”时,老屋基组年过八旬的老人安应文反映了家门口路灯故障的问题。
长屋间组维修好的通组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思南段驻村干部余春浩立即对老屋基组进行实地排查,发现共有40余盏路灯,有30盏路灯因线路老化、受潮等多种原因导致路灯不亮。并积极向铜仁公路管理局申请路灯维修项目,项目通过审批后,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查看路灯情况,确认维修方案并组织人员对所有不能亮路灯进行维修更换。目前,该组的路灯恢复照明,修好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为村民的夜间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据悉,2024年,思南公路管理段争取帮扶资金及工作经费7.5万元,同时为中寨组、长屋间组维修水毁路基挡墙14米,帮助群众解决了出行安全问题;为丁家湾、聂家林等8个组清理沟渠淤积697米,为长屋间组、老屋基组新建两个饮水池,购买400米饮水管,帮助群众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枯水期饮水难的问题。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同村支两委协商,组织附近村民组在家劳动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为村民增加收入。
对口帮扶村为思南段送锦旗
一笔笔资金陆续投入、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一项项民生实事惠及村民,思南段精准发力,以真情、真心、真诚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水口寺村路通了、灯亮了、水绿了,路边垃圾桶整齐划一、路面干净整洁,村民养成了定点投放、定时清理垃圾习惯,文明祥和之景随处可见,处处彰显着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十年帮扶,结出了累累硕果,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文明村,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十年,不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是携手共进的历程,思南公路管理段和水口寺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书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