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路子站 » 兴义公路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文化

普安行记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普安,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初次来到这座小城,就被她看起来较为“袖珍”的城市布局所吸引,总是想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倒不是因为比较闲,而是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习惯。每到一座城市,除了打理好住所生活外,就是想读懂她了。

适逢最近天气不错,虽然还没到夏天,但贵州的天气就是这样,用不着四季泾渭分明。也许昨天还在下着毛毛雨,走在大街上还得穿上厚厚的大衣,生怕刺骨的寒风透过纽扣的缝隙窜入肌肤。但过了一晚,第二天你就会发现,天空早已乌云尽散,太阳躲在薄薄的云层后面,时不时露出小脑袋。

瞅着难得的好天气,简单整理背包,习惯性的戴上耳机,向着这座美丽的小城出发。沿着普天大道,一路向前。刚来这座小城,总是想品尝一下这里的地方美食,寻寻觅觅良久,在一转弯处的广场,被路边的一个小吃摊位所吸引,顺着美食的清香,径直走过去,是一个卖炸货的小摊贩,看着香味扑鼻的各式小吃,免不了要大快朵颐一番。在老板的招呼下,点了炸洋芋、裹卷粉、臭豆腐等一大盘,三五分钟过后,一盘还在响着滋溜滋溜声音的美食就端到眼前,早已饥肠辘辘的我,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填饱肚子之后,继续沿着普天大道,一路向前。不知不觉来到体育场,周末的体育场相比平时要热闹不少,篮球场上围满了打篮球的人,足球场上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或三个五个一堆慵懒地躺在草坪上,或独自一人围着球场来回转圈,贪婪地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岁月静好。在阴雨绵绵的小城里呆腻了的人,不管男女老少,总是期盼着老天爷出出太阳,正好这阵子老天爷赏饭吃,所以逮着这个好天气,大家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走走路,聊聊天,给枯燥忙碌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在体育场边大概停留了半个小时,继续沿着不知名的城区小道前行。远远的听见水流敲打石壁的声音,顺着声音来时的方向寻去,水流越来越急,声音越来越大,伴随着耳机里传来的音乐声,别说还有几分节奏感。似乎天气好了,太阳出来了,连流水都高兴起来了。逆着水流而上,一片小湖泊映入眼帘。在小湖边停下,找个阴凉的地方放下行李,然后围着小湖边准备走上一圈。来时查阅过这边的资料,也询问过路边行色匆匆的赶路人,从没人向我提起这边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城中湖。在湖边的告示牌下驻足,方才知晓这个湖名为南山湖,顺着湖边步道,在蜿蜒曲折的柳树林间穿梭,初春的凉风拂过水面轻吻着热乎乎的脸颊,在这似夏日的时光里,沁人心脾。道路两旁的柳树枝迫不及待地冒出了新芽,泥土里都是春的芬芳,就连刚出窝的叫不出名来的小鸟也在这柳林中欢快的唱着歌来回嬉戏打闹。不知不觉中,竟已走远,想来是这里的景色太过好客,沉溺在春意盎然的柳林里酣睡,以至于忘了时间不会等我。

来到这个西南边陲小城已然半月有余,闲不住的我,总想着去到一块有山有水有绿荫的地方,去放逐,我的心情,我的梦。

趁着近来无事,继续背上陪伴我8年的黑色背包,顺着步道,去找寻春的足迹。前一阵子在路边小饭馆吃饭,在和饭馆小二闲聊的过程中,无意中知晓县城有一名为莲花山的盘山公园,说是盘山公园,充其量估计是有那么几条盘山小路而已,内心并没有抱多大期望,但听店小二谈起这条盘山小道是户外徒步的绝佳去处,一直以来较为崇尚亲近自然的我,既有如此去处,怎能不一睹芳容?

来到山脚下,抬头往山上望去,群山的巍峨遮挡住了我的视野,想来徐霞客行至万峰林,油然生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心境。以前不明白徐霞客何以生出如此感慨,生在长在群山中的我,从睁眼起就看了二十多年的山,早已遍览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山,对山已然没了感觉,更谈不上生出几多感慨了,但唯独遇见这座小县城的山,我竟生出一点感怀。只见满山的松树和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山间小道蜿蜒而上,从松林深处,散发出淡淡的晨雾,和着时隐时现的鸟鸣声。每次见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山或是小路,总是生出一股征服的欲望,总想一睹群山的风采,一了内心萌动的欲望。抖了抖神,迈开步子拾级而上。青石铺就的小道,人工雕琢的痕迹在岁月的洗礼下早已凌乱了年轮,分不清是凿印还是天然生成,每一块青石板你搭着我,我搭着你,就这样,层层叠叠,宛如一条伏地青龙,在山间曲折盘旋。每走几个弯,在你以为即将到达山顶,快步向前,追逐那勇攀峰顶,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喜悦的时候,这条伏地青龙好似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再生能力,又突兀地长出好些长度。

顺着这条伏地青龙,约么花了2个小时的脚程,在历经千回百转的坎坷行程后,终于顺利抵达峰顶。在观景台边极目远眺,南山湖近在眼前,整个普安县城尽收眼底,犹如一条玉带,顺着地势横卧在山谷中,蔓延开去,我从未见过如此小城,近看你找不出她的美,但当你寻得一观景佳地,或是换个视角,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无论是群山还是溪流都是美的事物,无论是矗立的高楼还是低矮的砖瓦房都存在美的意义。在观景台伫立良久,山顶的风比其他地方的还要大许多,站立在太阳光下,周围没有一颗称得上树的林木,张开双臂,任由肆掠的风在全身上下来回穿梭,在内心深处涤荡。很是享受这样的时刻,可以让你完全忘却一切烦恼或是不快,完全与自然的群山融入一起,仿佛自己就是山的一分子,山就是自己的依托,如此纯粹、淡然。在小城里呆久了,总想寻一安身之所,能治愈、能抒怀、能释然的地方,静静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忘掉所有,回归本真。

我想,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眼前不知名的群峰,都有美的意义,都有其独到的特质。看山的人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对美的渴望,时刻怀揣美的心情,那么,每一座不知名的山都将是你心目中的名山。

茶场,位于普安县城东北角,以整个片区都是茶山而得名。从城区驱车20公里,来到这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地方,以前总是听人说起普安以茶闻名,一直计划一探究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汽车还没驶入茶园,沿途两旁漫山遍野的茶山就已争相吐绿,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春的薄纱。不多时,汽车驶入一公园,在公园边停下,正好一直想找个安静闲适的去处。顺着公园里鹅卵石铺设的羊肠小道,静静的用心呼吸,感受这春的善意。在公园的正中央,伫立着一尊高大的石像,好奇心驱使下,仔细打量这座高约3米的石像,凑近底座上的碑文,原来是茶圣陆羽的石像,快速浏览碑文,基本了然。这座大大的石像在这偌大的公园里,显得特别突兀,一个小镇上,有这样的公园,着实是一项惠民工程。也许是正午时分的缘故,公园里稀疏的几个行人都在树下歇凉,掰扯家长里短,打发时光。也是,除了像我这样满脑子想着出门踏青的人,又有几个呢?也许没有了吧!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年轻人,是舍不得把难得的休息时光浪费在这逐春的旅途中的,但我不是,也幸好我不是那么吝啬时光的人,否则我将错过这一季的春光,这一年的美景。

告别公园,转过几个街角,一排排极具民族特色的房子出现在眼前,说他极具特色,是因为房子顺着山势而建,设计和建造都是参照布依建筑,所以看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观感受。汽车沿着盘山路蜿蜒而上,道路两旁载满了茶树,将车停稳,顺着一条泥巴小径,在激动和喜悦的双重推动下,挽起裤腿,在茶树的簇拥下上山啦。如果你不去到现场,你永远也感受不到那种目之所及,满山遍野都是茶树的极致美,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它浸透着茶场劳动人民的汗水,也承载着茶场老百姓的希望。这里的茶树,由于品种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所以呈现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整洁美。蹲下细细打量这一簇簇的茶树,刚冒出的新芽始终昂首挺胸、拔节而上,像一个个魁梧的勇士,挺直了脊梁,怀着一股子韧劲,时刻做好准备,迎接阳甘雨露的到来。

茶场这个地方,仿佛就是天生的产茶风水宝地,在这里是很少有晴天和大雨天的,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天无三日晴”形容此处再适合不过。毛发般细小的雨丝带来了天然的水分,比起人为建设的水渠来说,美的协调性是极为明显的;轻纱般的薄雾为这满山的茶树点缀了诗情,行走在这茶树间,如同行走在一幅山水油墨画中,对这美景怀有惦念的人,不妨放下手中的凡尘种种,邂逅一场画中游。顺着地势往下走,来到一处名为福娘阁的木质高楼,楼前耸立着六根巨大的石柱,石柱上刻有代表茶生产工艺的图样,图样下边有工艺介绍,每一根石柱上的图样各具特色,形态万千。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方才明了这六根石柱分别代表六种不同的茶工艺,在其中一根代表普安红生产工艺的石柱下驻足,思忖良久,原来普安这地方已有千年产茶史,最早的可追溯到1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世纪四球茶茶子化石,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因地造物的神力,你不得不感叹当地劳动人民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高超本领。阁的两边角上,各建有阁楼,几名身穿布依民族服饰的姑娘在几名上了年纪的老艺人带领下,用布依族独有的民族方言唱着“男女老少游,乐开怀”的民族歌曲。阁内陈列着布依少女福娘木质雕像,在雕像前静静打量几许,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才知晓在普安民间传说中,福娘是布依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妻子,因用茶叶治好了族人的病,后人尊称其为茶神,并在此修建福娘阁进行缅怀。

离开福娘阁,在回程路上,仔细回味这一路的美景。普安,这座黔西南小城,刷新了我对她的理解和认识,也重塑了我对她的期许。如果不去南山湖,如果不去莲花山,如果不来茶场,我想我还将停留在最初的印记里。这一路的美景,滋养了我干涸的心田,满足了我对春意的惦念,我想,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福娘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