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12习水温水至黄木坪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实施路段涉及习水县温水镇、良村镇和九龙街道,共计30.767公里,总投资5532万元。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业主办坚持“公路建设+”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竭力打造高品质公路。
施工现场
公路建设+民生改善 铺就百姓出行“幸福路”
G212路面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吸纳习水县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今年2月复工以来,共计吸纳县内群众务工人数18人,每月发放工资约15万元,在本地务工,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又有一定的收入,大家的干劲都很足。另一方面,注重完善沿线基础设施,解决水电、天然气管线埋设、平交路口搭接、边沟排水不畅等问题,有效改善了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方便了群众生活,真正将公路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公路建设+产业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G212沿线资源丰富,天然气、煤矿、白酒包装及农业等产业集聚,更有规模化的避暑旅游产业。习水县夏季凉爽,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尤其是重庆的游客前来避暑,仙源镇、寨坝镇、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避暑胜地均可沿G212线前往。近年来,G212线车流量日益增加,道路技术状况有所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不相匹配。随着G212路面改造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习水县城至温水镇沿线的交通条件,有效降低物流及交通成本,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及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公路建设+红色传承 打造党性教育“新阵地”
习水县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如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战役遗址等,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G212路面改造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沿线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公路建设。梅溪河战斗遗址就在G212沿线,1935年1月24日,红五军团前卫部队在梅溪河与川军郭勋祺部展开激战,红军凭借险峻地形和巧妙战术,成功阻击川军,保障了中央军委及中央红军通过良村,为“四渡赤水”战役奠定了基础。2022年3月,梅溪河战斗遗址被命名为第四批“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业主办计划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打造梅溪河战斗遗址纪念壁,利用梅溪河战斗遗址资源宣传红色文化与公路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公路文化。
公路建设+生态环保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G212路面改造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相关环保要求,严禁施工废料乱扔乱弃,定期安排洒水作业,减少扬尘污染以及对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积极通过四新技术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路面废旧原材料回收率达100%,基层冷再生约3万立方米,厂拌热再生下面层沥青约1万立方米,降低了项目的成本。同时,注重绿化美化,清理堵塞边沟,沿线撒播花种,将G212线打造成“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宜人的绿色公路。
公路建设+品质提升 奠定百年平安“深基石”
G212路面改造项目利用路肩滑模机等四新技术,提升工程项目质量。使用路肩滑模机进行路肩浇筑,作业效率高、成型路肩线型好、质量可控,同时可以减少浇筑时产生的混凝土损失,从实测情况看,滑模机每小时可完成60至80米的路肩浇筑,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原材取样、工序验收等相关工作,严把质量关和工序关,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处治挡墙外爆6处、路面超高不足113处,新建混凝土护栏143米、波形钢护栏1824米,有效解决道路安全隐患,为道路“百年平安”奠定坚实基础。
使用路肩滑模机施工作业现场
G212习水温水至黄木坪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计划于2025年8月完工,完工后,G212线将进一步助力沿线乡村振兴,方便群众出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