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交审批〔2022〕267号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
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批复
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呈请审定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的请示》(黔路开发呈〔2022〕69号)及相关附件收悉,省公路局指导项目业主组织相关单位对该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了评审,设计单位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按照评审意见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并经咨询单位复查认可。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黔交审批〔2022〕258号)和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总体意见
你司报批的《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内容基本完整,图表基本清晰,设计方案及投资控制基本合理,设计内容及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原则同意交付使用。
二、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于雷山大塘镇叫翁,顺接G243雷山县至大塘公路终点原G243K994+510处。路线途经新联、牛栏、独南、野虾,止于雷山县与丹寨县交界也耶村原K1013+800处,顺接拟建的G243雷山也耶至丹寨扬武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路线全长17.425公里。施工图设计建设规模控制与初步设计批复一致。
(二)该项目除虫蚁坡特殊困难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外,其余路段境均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其中二级公路14.368公里,三级公路3.057公里。全线路基宽度为8.5米。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新建桥涵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利用桥涵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1/50,其它技术指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有关规定。施工图设计技术标准与初步设计批复基本一致。
三、工程地质
施工图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点布设、所采用的方法及工作量基本适合该项目地形、地质条件特点,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相关要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内容基本齐全,图表绘制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应加强桥梁、高边坡及取、弃土场等工程地质复核,确保工程构造物及高边坡安全、稳定和牢固,确保取、弃土安全、生态和环保,并结合工程地质动态核查情况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四、路线
(一)路线起点、终点、主要控制点和路线走向基本合理,符合工程初步设计批复要求,指标选用基本合理,平纵指标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路线设计方案。
(二)施工图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基本齐全,原则同意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实施中,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版)有关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对全线安保设施进行动态核查完善,加强临河临溪路段、山区道路视距不良段、路基宽度渐变路段以及平交口交通管控等综合设计。
2.实施中,波形梁护栏梁板颜色明确采用湖蓝色(色号:1201CBCC),端部原则应进行外展,受限时设置防撞端头。
五、路基、路面
(一)路基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路基防护及排水、特殊路基处治基本合适,满足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同意路基横断面型式、组成、设计参数及路基防护、排水和特殊路基设计方案。实施中,应结合地质条件核查完善沿线高填深挖边坡防护工程。
(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选择适当,方案基本合理,原则同意路面结构层方案采用6厘米Sup-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厘米沥青表面处治+乳化沥青透层+3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52厘米。沥青面层施工应按照地方标准《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六、桥梁、涵洞
(一)本项目共设置桥梁163米/3座,其中新建中桥99米/1座,原桥利用中桥34米/1座,原桥利用小桥30米/1座。全线桥梁选址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布设,桥梁上、下部构造及设计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施工图设计方案。施工中,应注重现场地质情况复核,加强动态设计,合理确定桥梁基底高程。
1.同意也耶Ⅰ桥(K16+477.5)上部结构采用3×30.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及桩承式基础,桥墩采用双柱式圆柱墩桩基础,桥梁宽度净-8.5米,全宽9.5米~10.9米,桥梁全长99米。实施期间加强地质情况复核,合理确定桥台基底标高,加强基础开挖防护,确保桥梁安全。
2.同意桥面系改造利用也耶Ⅱ桥(K16+809),原桥上部结构为1-13米实腹式石拱桥,下部构造为重力式U型桥台配扩大基础,桥梁宽度净-7.0米,全宽8.0米,桥梁全长30米。实施中要加强原有桥梁病害调查,补充细部处治设计。
3.同意桥面系改造利用也耶Ⅲ桥(K17+137),原桥上部结构为1-20米实腹式石拱桥,下部构造为重力式U型桥台配扩大基础,改造后桥梁宽度净-8.0米,全宽9.0米,桥梁全长34米。实施中要加强原有桥梁病害调查,补充细部处治设计。
(二)全线共设涵洞56道,其中新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9延米/1道,新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732.7延米/55道。涵洞选址结合沿线水文条件布设,涵洞结构形式选用基本合理,基本满足路基排水需要,原则同意施工图涵洞设计方案。实施中,应对沿线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涵洞细部设计,合理确定涵底标高,确保排水畅通。
七、路线交叉
全线共设置平面交叉31处,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原则同意平面交叉的设计方案,施工中应对平交岔道加宽值和视距进行复核,完善道口桩,加强被交叉道路安全警示标志、纵坡和视距核查,加强施工安全管控,完善交叉路口排水设施,避免支路排水直接排入主线。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施工图设计结合沿线的环境现状,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恰当,绿化工程设计资料基本齐全,原则同意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实施中应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充分利用地表耕植土,避免乱挖乱弃,完善弃土场压实、支挡、排水及绿化等工程,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影响。
(二)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物种,酌情选用乔、灌、花、草、藤等完善公路两侧、边坡、取弃土场等绿化和美化设计。
九、公路服务“四化”专篇设计
原则同意公路服务“四化”专篇设计方案。实施中,应对沿线“四化”布局进行详细调查,采取“公路+”方式完善有关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对沿线“四化”的支撑作用。
十、施工组织
(一)应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实施中,应加强桥梁等控制性工程及主要平面交叉路段的临时交通安全设施布置。
(三)沿线大部分路段为利用老路进行改造,实施中应按照半幅施工半幅通车、逐段施工逐段成型原则,细化便道、便桥、临时标志等施工保畅设计,加强冬、雨季施工组织,确保工程质量,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运输影响,做好保通保畅工作。
(四)要深入贯彻文明施工理念,规范有序组织实施,禁止乱挖乱弃,规范施工驻地和场站建设,路基表土宜集中回收用作绿化种植,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及时开展文明施工创建考评工作,提高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水平。
十一、施工图预算
(一)本项目施工图预算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公路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方案》(交办公路发〔2016〕66号)等进行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工程量录入基本准确。
(二)结合咨询单位对本项目施工图预算审查意见,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19082.95万元,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4857.5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788.04万元,预备费771.86万元,预算总投资为26500.39万元,在概算批复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二、有关要求
(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选择从业单位,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
(二)督促设计单位按照本批复提出的意见,动态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设计组织实施,设计变更应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和《贵州省公路局关于配合做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权责清单事项办理工作的通知》(黔路通〔2019〕98号)进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变更设计。
(三)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5〕54 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同意本项目采取带量采购模式组织实施,建设管理法人为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为袁泉,现场管理机构负责人为罗亨俊,技术负责人为鲍灵高。
(四)要会同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办理土地、林地开工前的相关手续,实施期间要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行标准化施工,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原材料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施工措施,监督施工单位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安全生产经费。施工期间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期间沿线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不得随意取(弃)土,要加强生态保护和资金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建设精品工程。
(五)工程开工后,按时限要求向省公路局项目管理处报送工程形象进度月报表。
附件: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查表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