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其他 » 专题专栏 »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批复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黔交审批2022〕268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

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

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批复

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

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关于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的请示》(铜呈〔2022〕47)及相关附件收悉。省公路局已指导项目业主组织有关单位对该项目施工图设计进行咨询审查,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修改完善并经咨询单位复查认可。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批复》(黔交审批〔2022〕259)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咨询单位咨询复查意见,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总体意见

你局报批的《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内容基本完整,图表基本清晰,技术指标选用基本合理,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投资控制基本合理,设计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原则同意交付使用。

二、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乌江大道和瑞金南路交叉口(G352K421+850)经乌江学院、德江一中楠木园安置小区红旗北路德江县新殡仪馆,止于德江县大泉口村接G326 K174+553处(与G352共线),路线全长14.740公里施工图设计建设规模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范围内。

(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为大桥、中桥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1/50,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其它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图设计建设规模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范围内。

三、工程地质

(一)施工图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点布设、所采用的方法及工作量基本适合该项目地形、地质条件特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基本齐全,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相关要求。

(二)沿线主要为白云岩碎石、砂砾石土为主,对沿线发现的红黏土、软土等特殊土进行工程处治,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及变形失稳。

(三)K9+260~K9+560等路段边坡为顺层边坡,岩体较为破碎,施工中应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编制专项方案落实安全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路线

(一)施工图设计路线起点、主要控制点、终点和路线走向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要求,路线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平纵指标选用基本恰当,设计指标基本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要求,同意路线设计方案。

(二)施工图设计中交通安全设施基本齐全,原则同意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波形护栏颜色明确为湖蓝色,色号:1201CBCC。

1.实施中,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对全线安保设施进行动态核查完善,特别是临边、临水、临岸、临路、临房路段、桥梁、隧道等重点路段应进一步加强排查,加强对排查出的交通事故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并注重收集处置前后图片、处置方案、投资等资料。

2.对于地形复杂、平纵线形组合较差路段在施工中要动态调整优化平纵设计,加强安保措施,如K7+350~K7+740、K8+020~K9+740等。

3.要补充平面交叉口支线停车标志、标线及减速设施,核实主体让行标志,并完善支线波形护栏延伸过渡设计,经过重要公路、重要城镇及主要县市区域要增加指路牌地点距离标志。

五、路基路面

(一)同意路基横断面型式、组成设计参数及路基防护、排水和特殊路基设计方案。路基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路基防护、特殊路基处治原则基本合适,路基、路面排水方案基本适宜,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应进一步完善路基排水设施,如K0+140~K0+160右侧、K2+260~K2+360两侧、K12+980~K13+000左侧等路段路基排水设计不连续,应增设边沟或排水沟设计。

2.加强弃土场选址复核,实施中应对弃土场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现场核查,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完善弃土场支挡设计、排水设施、水土保持及植被修复设计,确保弃土安全、环保。

(二)施工图设计路面设计参数取值正确,结构组合合理,同意施工图路面设计方案。

1.全线路面结构层采用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封层+3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层厚度56厘米。

2.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应采用Superpave改性沥青路面,大纵坡、急弯等路段可加大橡胶沥青、抗车辙剂等推广应用,提高路面质量。

六、涵洞

全线共设涵洞316.5延米/24道。涵洞布置基本合理,所选用的涵洞形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同意涵洞工程施工图设计。实施中涵洞进口应增设步梯方便养护,增设安全防护保障行人安全,涵洞出口要进行引流设计,防止水流冲刷基础破坏稳定性。

七、路线交叉

(一)全线共设置6处平面交叉,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实施中应对平面交叉视距、平纵面指标及支线护栏设置等进行核查,进一步完善被交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完善平面交叉路口道口桩、被交叉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减速带和排水设施;被交叉道路应与路肩或边沟外缘安全接入,不得侵占主路。

(二)应完善道口桩,加强被交叉道路安全警示标志、纵坡和视距核查。部分路段平交口位置主线纵坡较大,相邻平交口间距短,施工中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完善安全警示标志,增设减速带,设置限速标志,确保运营安全,被交叉岔道路铺筑长度不得短于20米。核查消除视距不良位置,增设减速预告标志,完善减速措施及指路标志。实施中要完善交叉路口排水设施,避免支路排水直接排入主线。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要全面贯彻交通运输部绿化公路发展理念,强化“畅安舒美”公路改造设计,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物种,通过乔、灌、花、草、藤等完善公路两侧、边坡等绿化和美化设计;结合地形条件,做好弃土场绿化恢复工作;路侧绿化景观设计以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稳定边坡为目的,是边坡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适当美化,使之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及景观性。

(二)实施前,应在“畅安舒美”实施的基础上,按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查明沿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设施布局,提出本项目服务沿线“四化”的具体措施、投入及效率,并突出德江县地方特色和公路行业特色。

九、交安工程

(一)在实施中应结合实际地形对局部路段技术指标进行优化,核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二)施工图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基本齐全,原则同意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实施中,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对全线安防设施进行动态核查并完善,要对排查出的交通事故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并注意收集处置前后图片、处置方案、投资等资料。

2.急弯、视距受限路段应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完善观景平台预告标志、平面交叉支路停车(减速)让行标志及标线,加强沿线水环境保护警告标志设置。波形梁护栏端部外延与路基挖方边坡锚固设计图应补充平面布置设计。

十、施工组织

(一)本工程部分路段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应强化施工保畅措施,完善临时标志和防护设施,做好施工保通。

(二)要深入贯彻文明施工理念,规范有序组织实施,禁止乱挖乱弃,规范施工驻地和场站建设,路基表土宜集中回收用作绿化种植,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及时开展文明施工创建考评工作,提高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水平。

十一、施工图预算

(一)本项目施工图预算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 3820-2018) 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 3830-2018) 中“税金”有关规定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2019年第26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黔交建设〔2019〕65号)以及贵州省有关规定进行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工程量录入基本准确。

(二)结合咨询单位及你局提出的复核意见,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12060.48万元,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5701.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08.37万元,预备费566.10万元,预算总金额为19435.94万元(详见附件),在概算批复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二、有关要求

(一)请你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选择从业单位,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取得正式用地手续后方可开工。

(二)请你局督促设计单位按照本批复提出的意见,在实施前进一步优化完善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应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进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变更设计。

(三)实施期间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期间沿线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不得随意取(弃)土,加强生态保护和资金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

附件:G352德江打磨丫隧道口至黄木丫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726

   (此件公开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