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其他 » 专题专栏 »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黔交审批〔2022〕504号

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

  《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关于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请示》(凯路呈〔2022〕198号)及相关附件收悉。此前,厅委托省公路局组织有关单位对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设计单位已根据咨询单位及会议评审意见完成初步设计修改,并经咨询单位复查认可。根据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黔东南发改审批〔2020〕87号)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总投资,结合咨询单位咨询复查意见,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同意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位于镇远县大地乡大地方与石阡县交界处,顺接已改造完成的G211石阡段,止于舞阳镇小田溪,顺接G211镇远小田溪至火车站公路,路线全长58.028公里,初步设计建设规模与工可批复基58.80公里相当。

  (二)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K1+055~K1+945段大地乡过境段兼城市道路功能为20米,K1+945K2+100段12米,K30+040K32+840羊场过境路段为10米,其余路段为8.5米,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新建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Ⅰ级,利用桥涵为公路一Ⅱ级及以上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其它技术指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14)、《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技术标准与工可批复基本一致。

  二、工程地质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合理,勘察内容和深度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一)下阶段应加强对沿线岩溶、堆积体、滑坡、软土地基不良地质路段及岩溶发育区桥梁地质勘查,采用综合勘探、测试等手段查明其分布范围及物理力学性质,详细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二)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高填深挖、高大挡墙、桥梁、涵洞、等路段工点地质勘察,严格执行地勘专项中期检查及验收工作,并在外业验收前组织咨询单位、专家对勘测、地勘成果进行专项检查验收,未开展地勘专项验收不得提请审查批复。设计单位应加强设计对地质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咨询单位应重点核查。

  三、路线

  (一)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和咨询单位意见,初步设计进一步优化工可批复线位,项目途经罗家寨、白果树、盘龙坳、土地湾、路腊、羊场镇、打杵岩、上半屯等乡镇(自然寨)。初步设计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和路线走向符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基本齐全,勘察深度基本合适,原则同意初步设计路线设计方案。

  (二)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原则同意路线平纵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和咨询报告意见,优化路线平纵设计。

  1.本项目涉及占用部分基本农田,应采取规划图斑对比等措施,进一步查明沿线水源保护、林地、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保护区分布情况,同步开展有关专项手续办理,确保路线方案可实施性,并依据办理成果优化路线设计,并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内容。

  2.综合考虑标准选线"安全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等原则,对高填深挖、不良地质、大面拆迁、开挖老路等逐段加强现场地质、地形、地物、边线复核和平纵设计方案比选优化,特别是应充分利用老路,不得随意对老路大填大挖,最大限度节约投资,并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内容。

  (三)同意同意K10+090~K11+380吊井边段、K12+702.546~K13+613.187田坝段、K14+289.027~K15+880鱼潜河段、K24+1OO~K28+150邱家坳段、K35+370~K37+000下铺子段、K39+200~K40+815溜沙关段、K45+040~K47+080打杵岩段、K51+110~K53+600苦里坳段、K55+265~K56+605洞头上段路线方案比选推荐的K线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安全性评价意见全面核查大纵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组合、长直线接小半径平曲线等情况,优化平纵组合设计,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和不良地质的处治及特殊路基的处理设计方案。本项目部分路段紧靠舞阳河风景名胜区边缘,下阶段应按照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美丽等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路基设计。

  (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应坚持安全、经济原则。下阶段应对高填深挖、不良地质、大型防护设施开展逐工点地质详勘,结合地质情况合理开展路基防护设计,并提供计算资料作为支撑。

  (三)全线弃土量大,下阶段结合路线总体及工点方案意见优化横断面设计,消化弃方缩减工程规模,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取弃土场的地质核查,避免次生灾害,确保弃土安全。

  (四)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1.下阶段应对老路路面材料利用调查进行专题设计,合理确定利用方案。

  2.下阶段应《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要求,按照不低于85%目标可靠度、不低于1.04的目标可靠指标加强路面结构计算并提供计算书。

  3.有条件路段宜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五)本项目地形条件复杂,下阶段应加强边坡截水沟设计,有条件路段积极推广生态浅碟型边沟,水源范围排水设计应进行专项设计集中排放,路面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护栏及混凝土路肩横向排水设施设计,村镇路段、平面交叉接入路段的边沟应设置盖板,盖板设计应符合全省统一要求。

  五、桥梁、涵洞

  (一)本项目新建大桥136延米/1座、中桥90延米/1座,完全利用中桥130延米/2座,新建小桥62延米/2座,涵洞175道,全线桥梁选址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布设,桥梁上、下部构造及设计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涵洞的初步设计方案。

  1.下阶段应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地形地质、路线平纵面、项目工期等因素,优化降低桥梁规模,加强桥梁结构计算,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和基础形式、优化结构尺寸,推进标准化设计和施工,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要按照交通运输部桥梁护栏防护能力提升要求,设置完善的桥梁护栏、标志、标线体系。

  (二)全线共设共有涵洞175道,其中新建及接长涵洞167道,利用涵洞8道。所选用的涵洞形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同意涵洞工程设计,下阶段应加强水利水文计算,确保满足路基排水要求。应根据地质情况逐一绘出涵洞结构图,完善涵洞进出口段引、排水工程处理措施。涵洞跌水井应设踏步方便养护、完善路肩防护措施,临河涵洞应合理确定涵底标高,确保排水畅通。

  六、路线交叉

  全线共涉及7处分离式立体交叉,上跨沿榕高速2处,下穿沿榕高速5处。全线设置平面交叉90处,路线交叉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基本能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平面交叉设计方案基本合理。

  (一)全线共设置平面交叉口90处,平均每公里1.55处,路线交叉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基本能满足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阶段应对平面交叉视距、平纵面指标、安保设施等进行核查,间距较短的平面交叉应尽量合并,交叉角度较小及主线纵坡较大路段设置的平面交叉应充分论证并进行优化,完善交叉路口道口桩设置及支路慢接入设计,四级或以上支路形成的平面交叉应完善渠化设计。

  (二)下阶段要对沿线的管线交叉逐一调查核实,确保交叉设计安全合理。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本项目初步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的有关要求,同意全线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及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方案。

  1.下阶段,波形梁护栏颜色应采用全省统一规定颜色,端部优先采用外展形式,与桥梁护栏、钢筋混凝土应锚固衔接。应对临边路段、临水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复查,结合路段危险性调整护栏防撞等级设置。

  2.路面标线设计、实施及验收应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18〕3号)的相关要求。

  (二)下阶段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55号〕《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B05-2015)有关要求加强安全专篇及交通安全评价设计,完善运行速度检验、行车安全及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及处治设计等安全评价内容。

  (三)下阶段应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研究提出不良地质路段、平面交叉路段、城镇过境路段交通安全提升设计。应按照提升桥梁安全防护能力要求,完善桥梁护栏及衔接过渡设计,按照提升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要求,完善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设施。按照交通运输领域三年安全专项行动有关要求,对平面交叉路口坡改平、照明等设置条件进行评估,视情况改善通行服务水平。

  八、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及“四化”专篇设计

  (一)同意初步设计环境保护及绿化工程设计方案1.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及贵州省贯彻实施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将环评、水保要求的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加强环境敏感点调查并在改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处治,特别是集镇路段应进行重点设计,必要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2.合理选择拌合场位置,避免乱挖乱弃,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施工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特殊施工便道应进行专项设计。

  3.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物种,边坡绿化不宜攀爬植物与垂吊植物混合种植,酌情选用乔、灌、花、草、藤等完善公路两侧、边坡、取弃土场等绿化和美化设计。

  (二)同意四化专篇设计。下阶段应按照畅安舒美公路改扩建理念开展专册专篇设计和创建工作,加强景观设计,突出国道畅安舒美改造理念,对镇远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及公路行业文化进行提炼和展示。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公路+"为抓手,聚焦公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融合发展,采取便捷连通、信息指引、完善设施、提供平台、机制融合等措施,因地制宜升级开展公路服务四化专篇设计。

  九、施工方案

  (一)本工程部分路段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下阶段应按照半幅施工半幅通车、逐段施工逐段成型原则,逐段细化施工保畅设计、路基高边坡和不良地质施工方案,桥梁、隧道施工图设计应考虑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二)本项目途经多处乡镇,加强施工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并根据标准化和品质工程创建需要计列有关费用。

  十、概算

  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主要采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3831~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3833~2018)、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黔交建设[2019]65号)、《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等进行编制。概算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基本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核定: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为84224.96万元;(二)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9744.94万元;(三)工程建设其他费5365.62万元;

  (四)预备费4966.78万元;

  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概算核定为104302.29万元(详见附表),较批复工可估算109060.41万元减少4758.12万元,下浮4.36%,投资控制符合相关规定,下阶段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本批复概算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一、其它事宜

  (一)你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品质工程要求,按照本批复精神组织咨询单位加强施工图定测路线方案和地质详勘检查把关,科学客观考核老路利用率指标,围绕报建手续、老路利用、房屋拆迁、边坡防护、投资控制等重点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设计,按程序报省公路局技术审查并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后执行。

  (二)你局要对接镇远县人民政府,统筹有关单位加快办理各项报建手续,确保满足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要求,并在施工招标前完善相关报建手续。项目配套资金筹集应符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筹集建设资金,视资金筹集、前置手续办理等情况合理确定建设时序。

  (三)下阶段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2〕58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2022〕3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指导目录》的通知》(发改振兴〔2022〕1567号)有关精神,在下阶段设计和招标文件中提出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建众就近就业增收。

  附件: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概算审查表(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12月2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