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交审批〔2023〕344号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
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铜仁市交通运输局:
《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审查批复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请示》(铜市交呈〔2023〕47号)及相关附件收悉。此前,厅委托省公路局组织有关单位对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设计单位已根据咨询单位及会议评审意见完成初步设计修改,并经咨询单位复查认可。根据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铜发改交通〔2023〕58号)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总投资,结合咨询单位咨询复查意见,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同意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起于德江县堰塘乡关口村S203 K181+100处,与G326线T型交叉(距德江南收费站2.5公里),止于在建的铜仁德江机场停车场入口处;路线全长18.041公里,其中:主线长15.991公里,连接线长2.050公里。与工可批复18.101公里相当。
(二)同意项目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K0+000~K0+180段路基宽度为20.0米,K0+180~K15+991段路基宽度为10.0米,连接线路基宽度为8.5米。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全线新建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1/50,其他技术指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山区普通公路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技术标准与工可批复一致。
二、工程地质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合理,勘察内容和深度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一)下阶段应加强对沿线岩溶、堆积体、顺层边坡、滑坡、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路段的地质勘查工作,采用综合勘探、测试等手段查明其分布范围及物理力学性质,详细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尤其要查明高大挡墙、高填盖板涵洞、桥梁隧道等工点岩土力学参数,支撑评价构造物结构安全。
(二)下阶段应严格执行地勘专项中期检查及验收工作,未开展地勘专项验收不得提请审查批复。设计单位应加强设计对地质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咨询单位应重点核查。
三、路线
(一)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和咨询单位意见,初步设计进一步优化工可批复线位,项目途经上坝沟、梅家坨、斑竹园、赵家山、张家山、细林溪、青水塘,初步设计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和路线走向符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基本齐全,内容较丰富,勘察深度基本合适,原则同意初步设计路线方案。
(二)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及《山区普通公路工程技术规范》(DB52/T 1609-2021),原则同意路线平纵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和咨询报告意见,进一步优化平纵组合设计。
(三)原则同意赵家山段(K3+000~K4+000)、细林溪至青水塘段(K8+660~K12+880)、青水塘至机场段(K13+700~K13+991.345)路线方案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K线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安全性评价意见全面核查大纵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组合、大纵坡接小半径平曲线及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等情况,优化平纵组合设计,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四、路基路面
(一)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和不良地质的处治及特殊路基的处理设计方案。
(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应坚持安全、经济原则。下阶段应对高填深挖、不良地质、大型防护设施开展工点地质详勘,结合地质情况合理开展路基防护设计,并提供计算资料作为支撑。
(三)下阶段结合路线总体及工点方案意见优化横断面设计,消化弃方缩减工程规模,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取弃土场的地质核查,避免次生灾害,确保弃土安全。
(四)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组合方案。下阶段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要求,加强路面结构计算并提供计算书,结合交通量、工程造价、材料来源等,分段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并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五)本项目地形条件复杂,下阶段应加强边坡截水沟设计,路面排水设计应充分加强钢筋混凝土护栏及混凝土路肩横向排水设施设计。村镇段、平面交叉接入路段的边沟应设置盖板,盖板设计应符合全省统一要求。
五、桥梁涵洞
全线共设置桥梁1242延米/4座,其中大桥1204延米/3座、新建中桥38延米/1座。桥梁上、下部构造及基础结构形式选用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初步设计方案。下阶段应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地形地质、路线平纵面、项目工期等因素,加强桥梁结构验算,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和基础形式,优化结构尺寸,推进标准化设计和施工,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一)同意赵家山大桥(K4+376)新建设计方案,该桥上部构造采用7×4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构造桥台均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0号台采用承台桩基础,7号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均采用双柱式圆柱墩,桩基础;桥梁全长292延米, 桥面全宽10米。
(二)同意细林溪大桥(K9+744)新建设计方案,该桥上部构造采用5×4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构造桥台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配扩大基础, 桥墩采用柱式墩配桩基础;桥梁全长216延米, 桥面全宽10米。
(三)同意机场大桥(K15+608.5)新建设计方案,该桥上部构造采用2×4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70+130+130 +70)米连续刚构+5×4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构造桥台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配承台桩基础,1、2、6、7、8、9、10号桥墩采用柱式墩配桩基础,3、4、5号桥墩采用双肢薄壁墩,承台群桩基础;桥梁全长696延米, 桥面全宽10米。下阶段应优化上下部构造的结构尺寸,加强结构分析及构造设计并提供计算书,并加强桥梁地勘,核实桩基嵌岩深度,确保桥梁安全。
(四)同意K8+760左侧老路改移段设置细林溪中桥上跨主线,该桥上部构造采用1×3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构造桥台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配扩大基础;桥梁全长38延米, 桥面全宽5.5米。下阶段应优化上下部构造的结构尺寸,加强结构分析及构造设计并提供计算书,并加强桥梁地勘,核实桩基嵌岩深度,确保桥梁安全。
(五)全线新建涵洞36道,所选用的涵洞形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同意涵洞工程设计,下阶段应加强水利水文计算,确保满足路基排水要求。应根据地质情况逐一绘出涵洞结构图,完善涵洞进出口段引、排水工程处理措施。涵洞跌井应设置踏步方便养护、完善路肩防护措施,临河涵洞应合理确定涵底标高,确保排水畅通。
六、隧道工程
本项目设置细林溪隧道1座(K9+864~K10+654),隧道全长790米,按单洞双向两车道布置,隧道建筑限界尺寸为:2×0.75米+2×3.50米+2×0.75米,全宽10.0米。原则同意隧道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详勘资料,优化洞口位置,减少洞门边坡高度,完善洞门设计,并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隧道升级提质要求,检查完善隧道进出口标志、引导标线(护栏)、彩色防滑路面、洞门立面标记及洞身涂料、轮廓带、轮廓标等相关设施设置情况。
七、路线交叉
(一) 全线共设置平面交叉口36处,立体交叉4处,路线交叉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基本能满足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下阶段应对平面交叉视距、平纵面指标、安保设施等进行核查,间距较短的平面交叉应尽量合并,交叉角度较小及主线纵坡较大路段设置的平面交叉应充分论证并进行优化。
(三)下阶段应逐一开展平面交叉的平纵横和交通安全设计。支线纵坡应从路缘带或沟帮以外搭接,不得侵占主路。与等级公路的交叉口应根据交通量进行渠化设计。应完善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特别是主线让行标志、支线停车标志、标线、减速设施,交叉口范围内的护栏设置。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本项目初步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有关要求,同意全线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及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方案。
1.下阶段波形梁护栏颜色应采用全省统一规定颜色,端部优先采用外展形式,与桥梁护栏、钢筋混凝土应锚固衔接。应对临边路段、临水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复查,结合路段危险性调整护栏防撞等级设置。
2.路面标线设计、实施及验收应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18〕3号)的相关要求。
(二)下阶段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有关要求加强安全专篇及交通安全评价设计,完善运行速度检验、行车安全及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及处治设计等安全评价内容。
(三)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研究提出不良地质路段、平面交叉路段、城镇过境路段交通安全提升设计。应按照提升桥梁安全防护能力要求完善桥梁护栏及衔接过渡设计,按照提升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要求,完善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对平面交叉路口“坡改平”、节能照明等设置条件进行评估,视情况改善通行服务水平。
九、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及“四化”专篇设计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环境保护及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1.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将环评、水保要求的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加强环境敏感点调查并在改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处治,特别是集镇路段应进行重点设计,必要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2.合理选择拌合场位置,避免乱挖乱弃,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施工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特殊施工便道应进行专项设计。
3.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物种,边坡绿化不宜攀爬植物与垂吊植物混合种植,酌情选用乔、灌、花、草、藤等完善公路两侧、边坡、取弃土场等绿化和美化设计。
(二)原则同意“四化”专篇设计。下阶段应按照“畅安舒美”公路改扩建理念开展专册专篇设计和创建工作,加强景观设计,突出“畅安舒美”改造理念,对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及公路行业文化进行提炼和展示。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公路+”为抓手,聚焦公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融合发展,采取便捷连通、信息指引、完善设施、提供平台、机制融合等措施,因地制宜升级开展“公路服务四化”专篇设计。
十、“以工代赈”方案
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以工代赈”方案,下阶段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2022〕35号)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全省普通公路建设和管护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通知》(黔交公〔2023〕2号)细化“以工代赈”专项设计。
十一、施工方案
(一)本项目与铜仁德江机场同步施工,下阶段应按照半幅施工半幅通车、逐段施工逐段成型的原则,逐段细化施工保畅设计、路基高边坡和不良地质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二)本项目途经多处乡镇及村寨,应加强施工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并根据标准化和品质工程创建需要计列有关费用。
十二、概算
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主要采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黔交建设〔2019〕65号)、《财政部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等进行编制。概算编制采用的编制办法、费率正确,定额选用基本合适,材料单价基本合理。核定: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28908.59万元;
(二)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4677.79万元;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2601.52万元;
(四)预备费1809.39万元;
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设计概算核定为37997.29万元(详见附表),较批复工可估算36348.29万元增加1649.00万元,增幅4.5%,投资控制符合相关规定,下阶段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本批复概算范围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三、其他事宜
(一)你局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品质工程”要求,按照本批复组织咨询单位加强施工图定测路线方案和地质详勘检查把关,围绕报建手续、老路利用、房屋拆迁、边坡防护、投资控制等重点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设计,按程序报省公路局技术审查并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后执行。
(二)本项目除申请中央车购税资金外的其他配套资金由德江县人民政府负责,请德江县人民政府尽快落实征地拆迁费用和配套资金,项目配套资金筹集应符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筹集建设资金,视资金筹集、前置手续办理等情况合理确定建设时序。
(三)你局应积极对接德江县人民政府,统筹有关单位加快办理各项报建手续,确保满足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要求,并在施工招标前完善相关报建手续,按有关程序启动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无障碍实施。
附件: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审查表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3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