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江特大桥建设全貌
毫厘之间 铸造大桥“脊梁”
“大桥首创全栓接的整体刚结体系钢管拱,全桥钢结构均为高强螺栓连接,容许误差仅有2至3毫米”,因此,全桥的钢结构在安装前必须通过立拼+卧拼工艺保证安装精度。为保证拱肋和风撑在高空中能精准匹配,在拱肋和风撑正式安装前,在拼装厂内进行“3+1”“2+1”等轮次立拼,将主拱肋的线形调整到毫米级误差,其中相对高差、高程控制在5毫米以内,横桥向控制在3毫米以内,多项精度控制,顺利实现了风撑的精确对位。目前,在项目最重节段及风撑安装过程中,实现拱肋横轴线偏差小于5毫米,里程偏差小于6毫米,高程偏差小于5毫米,正是这“毫米级”的精度把控,确保了每一块钢构件在空中完美组合、精确就位,形成强健的大桥“脊梁”。

拱肋节段复拼场
“数智”应用 护航大桥施工
在拱肋、风撑安装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团队充分利用特大桥平台,联合第三方单位进行“数智”开发和应用,顺利解决了钢管拱悬拼施工安全风险大、缆索吊和扣挂系统监测指标繁多、拱桥安装线形控制难度大等多项难题。引进全套智能监控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为高空作业安全护航。利用缆索吊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缆塔偏位分析、缆塔应力分析、缆索索力、锚碇滑移分析;拱肋吊装监测系统实时将主要参数数据化,掌握现场施工动态。更是“大手笔”在大桥各部位安装了700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像24小时在线、联网的“听诊器”一样,可在大桥建设出现异常前及时预警,这无疑为建设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拱肋节段高精度安装
此外,项目采用永临结合的理念进行扣挂锚碇设计,采用智能张拉技术进行扣背索力控制实现超大跨径拱圈的悬臂扣挂,攻克504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瓶颈问题,全力冲刺世界最大跨径拱桥高精度合龙目标。
匠心黔行 绘就大桥宏图
为确保大桥安全顺利合龙,项目部党员先锋队、青年技术骨干突击队,打响了精度之战、质量之战,坚守一线,做好技术攻关,解决施工难题,保障施工进度。

党员先锋突击队
大桥建成后,长虹卧波、连接乌江、通达未来,从德江到余庆通车时长将缩减至40分钟,到时候站在这世界级的德余乌江特大桥上,就如同从空中俯瞰乌江两岸风景,别有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