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黔途似锦。一条条公路,盘旋在黔山秀水间。贵州积极探索,以路为媒、以路为介,不断推动“公路+”新模式多元融合,将条条公路打造成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在助推乡村振兴、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的新征程中展现贵州公路新形象。贵州公路微信公众号开设《“公路+”加出新活力》栏目,陆续登载“公路+”的故事。
云雾中的二十四道拐和320国道
青山巍巍绿色悠悠、彩色路面蜿蜒向前、乔灌花草错落有致、村庄干净秀美,行驶在贵州省晴隆公路管理段(以下简称“晴隆段”)所辖320国道公路上,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画卷跃然眼前。
晴隆县境内的国道320公路素有“黔滇锁钥”之称,是历史上国防物资运输的交通命脉,现在更是贯穿东西部,跨越贵州、云南等省份,连接晴隆乡村和城镇的交通要道,沿线分布着旅游景点“晴隆二十四道拐”“茶马古道”“盘江桥风光”茶产业基地和农产品种植基地等。
今年以来,晴隆公路管理段聚焦行业职责使命,紧扣生态、康养,围绕晴隆县“康养胜地、人文兴义—茶源圣地、翠华晴隆”发展定位,积极探索一条“公路+文旅”引领乡村振兴、资源整合推动共同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
养护精准精细化,打好文旅康养“底色”
晴隆公路管理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路面修补精准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精细化、机械化养护管理,赋能公路品质、安全、效率全面提升,筑牢320国道“文旅康养精品路”质量和安全底色。
美丽乡村图景
今年以来,晴隆段依托路面自动化检测技术,对所辖道路进行全面技术状况检测,通过对检测数据分析研判,精准实施路面病害修补,采取有效手段严格控制路面平整度、顺直度及外观质量,全力推进路面精品化。加强对交通量观测、高边坡巡查和桥隧检查,根据公路技术状况、沿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和旅游景区发展等需要,针对性加强公路路面乱堆乱放治理、路域环境整治、过村路段整治和公路设施维修。共修补沥青路面8处,3200平方米。修复修建2道涵洞排水设施,修复水沟底500米,修复波形护栏60米,清理标志标牌30块,施划标线2000米。
绿化养护精品化,增添文旅康养“颜色”
沿线绿化景观
“晴隆人民欢迎您”“晴隆二十四道拐欢迎您”“抗战生命线”……在前往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的320国道公路沿线,精心打造的具有晴隆县地域特色的绿化景观在满目苍翠中显得格外耀眼,成为公路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
晴隆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围绕“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生态美公路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一路一特色”景观路、生态路建设,持续巩固320国道改扩建成果,为“文旅康养精品路”增色添彩。
公路沿线绿化景观
做好谋篇布局。通过制定《绿化精品路实施方案》,配合编制《绿化养护作业指导手册》,邀请行业专家、园艺师进行现场作业指导等,为巩固提升绿化效果提供遵循和保障。抢抓时节养护忙。自去年入冬以来,晴隆段紧紧抓住绿化养护好时机,开展公路两侧绿化带修枝整形、补植补栽、移植播种、松土施肥、除虫浇水等精细化养护,共修剪乔、灌木20000余株,补植三角梅1640株、凌霄720株,并根据气候条件播撒三叶草、格桑花,移栽布局不合理的乔、灌木。如今绿化成效显著,林、草、花连线成网,乔、灌、草、花、果相映成景,给游客和出行群众带来了“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美好体验,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优美的路域环境。
“路文旅”一体化,绘就文旅康养“亮色”
抗战公路观景台
“公路沿线设有观景台和文化走廊,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厚,令人心旷神怡。”常从320国道公路往返昆明的货车司机李得富总要在抗战公路观景台休憩一会儿,看看美景、尝尝当地小吃。
晴隆段充分利用自身和本地资源禀赋,精心打造“公路+文旅服务”为一体的“连心亭”“清风亭”和“廉心文化墙”等,推动公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并丰富“文旅康养精品路”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厚重的公路文化、爱国主义文化、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依托所辖公路沿线抗战公路观景台、“月亮堡坎•无字碑”、抗战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等载体,在沿线打造融入道路景观的文化宣传阵地,以文化赋能当地旅游业发展。
连心亭
目前就地取材完成文化宣传阵地建设4个,打造包含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廉文化、晴隆茶文化、抗战公路爱国主义文化和阿妹戚托少数民族文化等标识标牌、景观小品和文化展板50余块,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并成为推介当地旅游景点、茶产业和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网红打卡点。
“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以晴隆茶元素、公路元素和廉洁文化元素融合打造的“清心茶壶”成为观景台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过往群众纷纷拍照打卡并分享在抖音等媒体传播,而兼具文化和休闲功能的“连心亭”成为服务过往游客的温馨驿站,商贩们在此贩卖当地美食增收,并成为游客们旅途中避雨纳凉、享受美景美食的休闲好去处。
“清心茶壶”景观
治理主体多元化,提升文旅康养“成色”
全国文明村保家村美景掠影
“绿茶飘香”“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燕子地候车站”……在晴隆段所辖公路沿线沙子镇路段,一面面赏心悦目的彩绘文化墙、一排排造型别致美丽的庭院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一个个匠心打造的公交车站候车凉亭,让公路沿线乡村充满了浓浓的乡土人文气息。
乡村候车凉亭
去年以来,晴隆段主动加强与地方各部门横向联系,结合所辖公路沿线沙子镇“茶旅小镇、大美沙子”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以公路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采取“一路三方巡查+高频次清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机结合”作业优势,全方位无死角净化道路环境。推进“1+N”联合治理,充分利用公路资源,联合地方和群众开展乡村庭院绿化美化和乡村文化建设工程,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当前,沿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更加突出,实现了“颜值”和“气质”双提升。集乡村旅游、茶产业、辣子鸡餐饮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延长了文旅产业链条,辐射带动了乡村振兴,让沿线群众望得穿山水,见得到产业,记得住乡愁,看得到奔头,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在320国道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