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黔途似锦。一条条公路,盘旋在黔山秀水间。贵州积极探索,以路为媒、以路为介,不断推动“公路+”新模式多元融合,将条条公路打造成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在助推乡村振兴、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的新征程中展现贵州公路新形象。贵州公路微信公众号开设《“公路+”加出新活力》栏目,陆续登载“公路+”的故事。
国道210线的前身是黔川公路。1935年黔川公路桐梓县境内改由新场盘桓而上凉风垭,从海拔800米左右爬高到1450米,9公里(K2470+750m处~K2479+750m处)斗折蛇形的回头弯就有72个,七十二弯(也叫七十二拐)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是G210线贵州境内最险峻的一段,曾被称为“魔鬼路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令人谈之色变的并非只有艰险的路况,还有那建在一个个弯道边的村庄——大河镇七二村。七十二弯就在七二村,七二村的名字源于七十二弯,之前这个村叫铜鼓园。变成七二村的铜鼓园,不仅村名与这条路紧密相连,村民们的命运也与这条路脱不开关系。七二村村民一度靠路吃路、发“路财”,被列入遵义市打击违法犯罪重点防控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遵义公路管理局对七十二弯多次改造,路况变好、车速变快、事故变少,村民发“路财”的机会少了。2006年年底,崇遵高速公路通车,途经七十二弯的货运车辆减少,加上严厉打击、法治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快速进步,七二村走上了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道路,逐渐实现路畅民安。
2022年以来,管养单位桐梓公路管理段从传承历史、联合管护、科技兴安、服务旅游等方面入手,打造七十二弯“党员示范路”,不仅推动了本单位党的建设加强、公路养护提质,还为七二村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着力点、爆发点。
党员示范路公示牌
讲历史助力旅游发展,抓创建促进思想教育
七十二弯流淌着抗战英雄的热血。贵州是抗日战争大后方,黔川公路承担了运送海外援华物资和抗战军队赴前线作战的运输任务,成为连接前线与民国陪都重庆的纽带。据有关统计,抗战八年,平均每天有50多辆运送物资和战士的车辆经过七十二弯,时有不测。桐梓公路管理段通过橱窗、展板、宣传视频,讲述七十二弯的前世今生,讲述散尽家产抗日救亡、六年多负责募集和转运抗战物资百万吨以上的胡文钰先生等英烈长眠于此,讲述七二村的嬗变,为七十二弯旅游注入历史元素、文化因子、跌宕故事,通过再现公路建设历程、弘扬抗日救亡民族精神、回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变化,激起来访者的情感共鸣、思想认同,深化旅游内涵,助力旅游发展。该管理段制定七十二弯“党员示范路”工作方案,悬挂党建宣传标语,设立党员示范路段公示牌、党员管护责任区,到七十二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与公路及沿线设施保洁,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碑、“七十二弯”石碑、石刻和入党誓词橱窗等维修、粉刷,促进七十二弯更好地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抗战公路纪念碑
党员示范路与乡村旅馆两相宜
公路改造提升路况,科技兴安百姓心安
为改善路况,公路部门对七十二弯进行过多次改造:1997年完成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泥石路变沥青路;2003年至2004年实施安全防护工程,安装波型护栏、砼防撞护栏、警示标志、设警示桩、路面标线、减速标线、加大弯道半径,宜林路段全部绿化,2004年底通过交通部文明样板路验收;2014至2016年投入5000余万元提等升级改造,最大纵坡由14%降至9%,最小半径由10.5米改善至35米,改造后货车通过七十二弯只需要30分钟、轿车20分钟,通行时效大大提高,事故率大幅降低。桐梓公路管理段在七十二弯“党员示范路”建设中注重科技兴安,积极运用“四新”技术,推进预防性养护和公路设施修复,实施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工程,保障司乘人员和游客交通安全。2022年在该路段创新实施混凝土护栏长寿命夜视导流高亮涂装系统工程,10月完工,有效解决了护栏裂缝、露筋、蜂窝麻面、油漆起皮剥落、反光系数低等问题,延长了护栏寿命,降低了护栏剐蹭率和清洁频率。2018年至2022年10月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共计44起,新工程完工后仅发生交通事故1起。
七十二湾夜间护栏反光效果
联合管护抓在平常,路容路貌美在经常
桐梓公路管理段紧紧抓住小修养护这个党员示范路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牛鼻子,结合旅游发展、乡村治理需要,协调建立起“公路+地方”管护模式,抓在平常保证了路容路貌美在经常:管理段向社会购买服务实施小修养护,规范清扫路面、清除杂草、清理边沟涵洞、清洗修复标志标牌、修补路面裂缝、施划减速振荡标线、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确保公路干净整洁、设施完善;大河镇对七十二弯进行整体规划、包装打造、宣传造势,落实用地、广告等管控措施;七二村购入洒水车对公路沿线花草树木进行养护,对停车区、观景台、售卖点的白色垃圾及时清理,经常性开展普法教育,劝阻违规占道等不规范行为。该管理段在公路两旁适宜地带修建花池、播撒花种,定期修剪、粉刷行道树,七十二弯弯弯是风景,群众出行视觉享受,游客观光心情愉悦。
七十二湾乡村旅游节
七十二弯旅游火爆,乡村振兴风头正劲
隐于凉风垭下绿意盎然的大山里的七十二弯是天然的避暑胜地,重庆、武汉等地的“候鸟”栖息在这里享受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领略大山的静谧,呼吸清新的山风,吃原生态食材,住舒适的乡村旅馆,碧绿的竹林遮挡了刺眼的阳光,孩子们在树林里肆意奔跑,微风拂面将夏天的闷燥和劳累一扫而尽。2009年,七二村老党员黄道荣受到重庆亲戚的点拨,决定改造房屋,开办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刚那时外出打工回来,眼看黄道荣的农家乐热闹非凡,便也将自己家的屋子打造一番,重庆来的老人住在他家避暑,子女常来探望,自然有消费。黄道荣、王小刚的生意做起来了,其他村民也有了信心,外出打拼的村民也纷纷回来创业,短短2年时间,七二村农家乐、旅馆开起二十多家,种植、养殖等其他产业也应需而生。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们并不避讳颜面尽失的往事,反倒在村里建了一座村史馆,图文并茂地将过往忠实记录,这也许就是知耻而后勇吧。现在的七二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法治建设示范村,村民们十分珍惜眼前的大好局面,干劲旺盛、乡风文明、邻里和睦。无限风光在险峰,厚重的历史、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七十二弯打卡,桐梓公路管理段党员示范路创建让这段独具魅力的盘山公路和紧紧相依的村庄都焕发了新的活力,畅跑七十二弯、此生必驾七二弯摩托巡游、乡村音乐节、篝火晚会等文体活动接踵而至,七十二弯摩托驿站、洞子火锅、悬崖酒店、七里九弯小瀑布、景观步道魅力无穷。七二村成立游客中心,和重庆、武汉等地的旅游公司合作,来避暑的“候鸟”很多,乡村旅馆房间供不应求。“2021年七二村在游客中心原有的餐饮、住宿和农特产品销售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理疗体验馆,旅游业态更加完善成熟,深受游客喜爱”,大河镇党委副书记令狐鹏介绍。2023年,七二村共设旅馆53家,床位3500张,常住游客有5000余人,从业人员310人,截至8月,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当下,七二村乡村振兴风头正劲,正在建设省级乡村振兴样板村,七十二弯也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换上了年轻的容颜,奋笔描绘遵义公路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