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公里,日均步行1.8万步
他们用脚步丈量公路、诠释初心
历时10天,日徒步最长8小时
他们始终与路为伴、以路为师
26个村居、超13万群众
他们用赤诚守护大山之上万家平安出行
穿梭在山海云端,行走于蜿蜒公路。11月底,开阳公路管理段的年轻公路人,迎来了新一轮查路任务,需在10天内用徒步的方式,对管养的103公里公路展开拉网式排查,完成对公路边坡、路侧护栏、交通标志等设施的“全面体检”,为冬春季客货运高峰做好安全保障。
用脚步丈量构建103公里“脑中公路地图”
起床后匆匆洗个脸,吃完早餐,拿好统计表、卷尺等工具,穿上工作服,奔向当天巡路徒步出发点——这是近几天来,开阳段年轻公路人的共同生活写照。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位于贵阳半小时经济圈、贵阳—遵义经济带、瓮安—开阳—息烽磷化工产业带,是名副其实的矿产运输枢纽;而张学良将军幽禁地、紫江地缝、猴儿天坑等景区,也为开阳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决定开阳段管养公路的复杂性:海拔高、线路长、矿厂多、景区多、车流量大、大型车辆出入频繁。这对开阳段的养护频率、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更好完成本次徒步“大体检”,这群年轻的公路人以2-3人为一组,分工明确。查路时,他们不仅要详细记录交安设施的数量、长度、高度以及道路标志牌的数量、位置,也要对护栏锈蚀、螺丝缺失松动情况进行研判。他们时而弯腰用卷尺测量高度、长度,时而蹲下查看路面平整情况,小到一颗螺丝、一条裂缝,大到边沟堵塞、路面沉降,均一一记录在册,坚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查路这事看起来琐碎、无聊,但每个细节对群众安全出行都至关重要。”因此他们丝毫不敢懈怠,有时短短几百米路,遇到问题会耗时半个小时。年底事务多、任务重,为了不耽误查路进程,在做好日常工作之外,即使是微雨、小雨天气,他们也坚持身着工作服,沿着道路仔细排查。
徒步查路对今年加入开阳段的几个新人,是完全陌生的体验,但对已有2年养路经历的黄云来讲,却早已是家常便饭。2021年底刚一入职,他就迎来了公路病害的调查,当时段上人员不足,他和同事将开阳段管养公路反复走了无数遍,熟知每一个公路桩号的具体位置,成为众人佩服的开阳国省道公路“活地图”。而经过本次徒步查路,即使是最年轻、入职时间最短的新公路人,也练就了凭肉眼分辨路面是否沉降、护栏高度是否不足等能力,开阳段全线103公里公路,也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丈量下,变成全景地图印入脑海。
用时间见证10天实现人与路的“双向奔赴”
进入开阳段养路工程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近几年,1997、1998年甚至2000年出生的后起之秀接连涌入,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公路系统的他们,怀揣一腔斗志满腔热血,期望着开创新的人生篇章。在这里,人与路、路与人的故事不断上演。
鼓励创新,新思想促生新转变。在段领导“鼓励创新”号召下,年轻力量的接连加入,为公路养护这个略显枯燥的岗位,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
徒步查路开始之初,他们采用的还是传统备忘录式问题记录方式,耗时又麻烦。面对这一情况,余雪经过深入思考结合工作实际绘制出两个调查表,既节约时间也便于后期整理统计。而在前不久的“2023年度普通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养护管理检查”中,毕业不久的孙定敬更结合工作实际,利用普通用具,“发明”了检测护栏高度是否合规的简易装置,极大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获得现场专家一致称赞。再往前回溯,在此前危岩治理时,10月份刚加入开阳段的万成铭和孙定敬,提出无人机勘测边坡的想法,不仅减少了人工勘测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隐患,更大幅拓宽了勘测范围、捕捉到更多危岩细节特征,对后续治理提供了极大的参考。
以路为师,新身份收获新成就。从社会新人到“公路新人”,这群年轻的公路人在开阳段迎来人生角色新转变,也通过公路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一方面,相比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公路事业则显得格外沉稳持重,它抚平了年轻人初入社会的躁动,让他们更加务实更加稳重;另一方面,年轻的公路人通过积极向路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奋战多年的公路前辈学习、向一线养护工人学习,逐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工作需求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与此同时,随着一次次上路巡查,一次次参与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他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公路管养的重要性,认识到平安公路对千万普通家庭和司乘人员安全出行的重要意义。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重担,继续用行动诠释新一代公路人的责任和担当。
用初心守护畅通超13万群众“回家团圆路”
“翁昭这儿有水果基地,盛产桔子、枇杷,可甜了!”
“这个村子的猕猴桃也很好吃。”
……
在徒步大体检中,每路过一个村寨,余雪都会热心地向10月份入职的新同事介绍当地的特色。虽然她也才入职8个月,但对公路沿线的村寨却已像老朋友一般熟悉。
据统计,开阳段管养公路沿线分布着7个乡镇街道、26个村寨、超13万群众,其中有不少公路穿村而过,是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对公路进行养护施工,势必会影响正常出行,引发诸多矛盾。但近年来开阳段却很少接到群众投诉,这与开阳段秉持的养护理念密切相关。
积极走村入户,养护宣传“零距离”。路是人民的路、桥是人民的桥,公路养护既要得到人民的支持,更要取得群众的满意。正是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开阳段每逢公路建设和施工,无论工程量大小、时间长短,均会在工程开始前,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受影响的乡镇和村庄,向镇、村两级干部和当地群众介绍修路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利民性,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号召大家以短时的不便换取长久的通畅,有效减少了矛盾。今年7月份,楠木渡镇黄木村就经历了一次历时90多天的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整个施工期间0投诉、0纠纷,正是得益于开阳段及时到位的宣传和沟通。
速度与温情兼备,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开阳段养路工程股负责人石麻林,是一个标准的95后。入职三年以来,参与处理过多起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至今仍清楚记得,看到两路小学师生所送锦旗和感谢信时的感动。当时,楠木渡镇两路村有村民代表反映,当地小学门前由村民自建的唯一一条求学路,因年久失修从水泥路变成了“泥水路”,严重影响师生出行。开阳段得知情况后,向上级汇报,随即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人员,历时两个月完成了道路翻新改造,让昔日“泥水路”变成干净平整的沥青路,彻底解决困扰两路小学百余名师生多年的出行难题。
坚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预防性养护。开阳县地势高,冬季气温低、道路凝冻风险大,却又恰逢保供物资运输高峰和年底返乡客流高峰,公路养护压力可见一斑。“有检查才能先预防”,本次交通安全设施大体检,正是开阳段新时代公路人主动作为、积极预防的有效体现。不仅如此,为了切实做好冬季抗凝保畅工作,开阳段设备物资股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着手筹备抗凝物资的购买和储备工作,并对融雪剂撒布机等设备进行了提前维修调试。当前,开阳段正严阵以待,冲在养护生产第一线、守在抗凝保畅第一站,及时发现问题、提前消除隐患,用初心守护万家平安。
正是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一次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件当中,开阳段的新时代公路人深刻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他们积极响应老一辈公路人“甘为铺路石、造福行路人”的精神号召,在云山雾海之中迎难而上,用一抹抹亮眼的荧光黄,绘就贵阳北界大山之中的最美公路人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