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文化

六十而耳顺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六十而耳顺”,出自孔子《为政》,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原句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六十岁的人生如期而至,预示忙碌工作的一生就此结束,多了一些休闲,少了几多期许。回顾人生几多辗转,岗位几多变换,记得毛泽东主席说过“人生就做一样事情,岂不无趣”,几十年在机关几个科室变换工作,终在基层威宁公路管理段退休,少了些安定,但多了些许收获,平淡工作的四十年戛然而止。总结工作的四十年,是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见证了国家的富裕和强大,也见证了公路事业的发展。

威宁寒冷冬季,如约而至的雪,银装素裹,因冷和凝冻的缘故,鸟归巢,车少行,静如我心,放下思绪中关于工作的一切。纠缠于世俗杂务,归于平静很难,说说而已。借用孔子的语言,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这个过程需认真体会才行。

人生转折几多,六十年又是一个转折点。过去的六十年,时光荏苒,每一次工作角色的变换,是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全靠自己的悟性和积累。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真正能做到极少。人的惰性,生而有之,但忙碌的一生,岂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活法?成就感使然。

有句歌词“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就老了”,六十岁的人生还没老,只是给学习工作的一生画一个符号。如何度过后续的时间,真得好好想想。记得有位书法家闲聊时说,他的退休人生“归隐山林,找寻寂寞”,忙碌过后的追求是静,静是生命的本质,是心灵的归宿,是洗尽铅华后的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古人的大智慧。如何去享受那份剩余的时光,用归隐寂寞的方式,有待斟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事实上有些人在岗位不愿退休,因退休后失去了存在感,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退下来回归百姓岂不快哉。年轻的同事们都羡慕有一个圆满的退休人生,而年长的同事则调侃回家研究“孙”。规律使然,我遵守规律而已。工作中常说没时间,退休后多出来的是时间,结果时间来了,却无所适从,大多如此。时常说退休后自驾到处走走看看,真正的做到要说走就走,也许会生出几许牵绊。本意是拾起多年的爱好,参加本地书法协会,好好地再次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陶冶性情,或许这是其中一种好的时间安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起航,重新起航的人生该如何规划,尚无定论,事实上人生的历程岂是你自己可以规划的,只是你的目标是否更切合自己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