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文化

路通天地新 路畅产业旺 ——黔西公路管理段助力公路沿线产业发展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G321线林泉境内西溪方向

在美丽的乌江秘境,花都黔西,作为毕节公路管理局东大门的黔西公路管理段,管养着国道321线、212线,省道211线,共计171.97公里,在这近两百公里的里程中,涵盖着68座桥梁、3座隧道。

这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公路,穿过了千山万壑、串起了广袤城乡,更是带动了沿线乡镇的产业发展。在黔西境内的普通国省干线上,有大棚种植基地、食用菌、脆红李、百花桃、草莓种植园、肉牛养殖、火电厂、煤矿等产业,有依托红色文化奋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众多点位,产业因路而兴、因路而富,风景也因路而美。

盘活闲置资源,巧乘交通便利车全力做好群众增收“幸福路”

在黔西境内国道321线贵(阳)毕(节)路段,从黔西至大方方向,途经黔西市乌螺坝社区、锦星镇、林泉镇,每个乡镇各具特色,产业发展别具风格。在乌螺坝社区,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国道321线直穿而过的天然优势,将闲置资源进行有效盘活,结合当地气候、地理位置等多种条件,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据了解,乌螺坝社区曾经过半青年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致使社区空心化,每户农家的主要劳动力不足,进而导致闲置土地越来越多,但经济问题未见明显改善。

自2018年毕节公路管理局对贵毕公路进行全面提质改造,路况水平大大提升,行车环境愈发优越,贵毕公路成为众多司乘人员出行的不二选择。乌螺坝社区也正因贵毕公路的全面提质改造,逐步将周边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基地、苗圃基地、草莓园等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采风。为进一步实现“引进来、有得玩”、更要“留得下”的旅游发展理念,乌螺坝周围还发展起了农家乐、休闲山庄、湿地公园等集“吃、穿、住、行、玩”于一体的游玩胜地,国道321线旁的乌螺坝因公路畅通,经济发展亦变得更加火热。

G321线产业公路

说起大棚产业种植,也不得不提沿着国道321线继续前行的林泉镇大棚产业种植基地。在林泉镇,尤其是在丰收的时节,有大量上市的酸甜可口的精品水果、有一望无际品种不一的烟叶种植等等。 

在产业发展、百姓增收的问题上,林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杰这样说:“国道321线从林泉穿境而过,沿线带动省、市烟草公司建立现代化烟草科技实验室各一个,打造上海中华烟叶基地一个,带动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打造果蔬产业基地4万余亩,带动地方建设3A级海子景区一个,推动林泉13个农投企业落地。国道321的通畅,持续助推着林泉3万多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为林泉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

注重产业融合,促进生产发展全力做好经济发展“振兴路”

国道212的黔(西)金(沙)线路段,是黔西至金沙的主干道,一路向前,途经文峰街道办事处、甘棠镇、定新乡、重新镇4个乡镇。在定新乡,有着远近闻名的枷担湾战斗遗址、为纪念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文化旅游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

G212线“畅安舒美”品质公路

黔西市定新乡英雄村现有红军枷担湾阻击战斗遗址、英雄桥等红色遗迹,试点建设中开发保护情况较好,修缮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英雄烈士纪念设施3处,挖掘“一个银元”“露宿街头不扰民”“一个包肚”等红色故事5篇,组织拍摄宣传视频《定新乡英雄桥》《红军鏖战枷担湾》2部,培养能够独立承担讲解任务的讲解员2名。2022年以来,因英雄村地处国道212黔金线路段旁,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英雄村被逐步打造成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英雄村共承接各级组织部门、党校、企事业单位干部及干部培训班和实践教学活动20期,培训学员500余人次。与此同时,英雄村初步建立项目运营管护机制,红色文化传承实景教学改善提质、红色教育培训点改造建设、红色革命历史瞻仰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4个项目主要由村集体运营,已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具体围绕英雄村“乡村旅游业”“红色教育服务业”展开,通过打造红色教育点,承接培训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持续扩大增收。

“乡村振兴,交通为先。从2016年开始,定新乡在国道212黔金线的有效助力下,我们将定新乡石漠化程度比较深的劣势转化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先后招引20万千瓦光伏发电、50万千瓦风力发电和页岩气项目落户定新,落地投资13亿余元,形成‘风光水气’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发展格局,交通的便利让‘石旮旯’变成了‘金罐罐’。同时,因为国道212黔金线直通定新乡,在交通方面占据先天条件,我们深挖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打造成集红色文化、美丽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时代示范村。国道212黔金线真正成了定新人民的连心路、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定新彝族苗族乡党委书记侯榆飞说道。

强化公路日常养护,提升线路通行能力全力做好群众出行“平安路”

在国道321线的黔西至洪家渡路段,公路沿线绿意盎然,花朵竞相开放,产业亦是发展火热。2024年1月以来,为有效助力黔洪路段沿线乡镇产业经济发展,为司乘人员提供“畅安舒美”的公路出行环境,黔西公路管理段持续强化公路日常管养,重点对交安设施、路面病害、路域环境等进行集中整治,旨在提升管养线路通行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G321线K1527+700处

据了解,黔西公路管理段自6月下旬以来,结合夏秋季公路养护特点,多措并举加强管养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进一步改善管养公路路况水平,提升公路服务能力。

强化责任落实。黔西公路管理段结合管养公路实际,采取“工程技术人员+养护人员”搭配的方式分组包线开展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公里都有人管。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治,不能立即处治的,建立台账,明确后续工作安排和处治措施,确保工作闭环。

提升路况水平。对管养公路路况开展全面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路面病害及时进行处治。主要采用含砂网裂贴对处于萌芽期的路面裂缝进行处治,避免裂缝进一步加深;采用冷补料、沥青热拌料对不同程度的坑槽进行修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养护施工,努力做到处治一处,达标一处,确保路况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完善安全设施。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设施排查整治工作,对公路沿线标志标牌、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对破损的标志标牌、混凝土护栏及波形梁护栏及时进行修复。在部分路段增设标志标牌,对遮挡标志标牌的树枝、杂草进行修剪,确保标志标牌清晰、醒目、完整。加强交通标线维护,在标线缺损路段补划标线,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整治路域环境。联合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占用路面及平交道口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并向沿线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宣传爱路护路知识,提升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加强日常保洁,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修剪绿化区域内的杂草,确保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干净、整洁、美观。

截至7月下旬,黔西公路管理段共修补坑槽约5580平方米,处治路面裂缝4000米,完成28公里路段标线施划,安装道口桩260余处,清理边沟1760米,清理沿线遮挡标志牌100余处,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仍在进行中。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公路的安全运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管养普通国省干线的公路人,使命无比光荣,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便利交通是公路人的初心职责。结合公路养护主责主业,我们将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持续加强养护工作,不断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提升行车舒适度,确保管养公路安全畅通,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集安全、便捷、绿色为一体的通行环境。”黔西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孙璋说道。

据黔西市五里布依族苗族乡党委副书记缪世情介绍,国道G321线黔洪路段串起了星罗棋布的五里乡多个村落,对经济发展、百姓增收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影响深远。五里乡依托国道G321线的交通优势,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冷库等惠民项目,开通公交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大力引进“水火风光”等能源建设主体,开启工业强乡计划。

提升路域环境,注重经济活力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资源路”

在省道211线,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由黔西公路管理段负责管养的省道211线,全长31.046公里。从黔西市天坪村至鸭池河大桥清镇岸,是黔西至贵阳清镇路况条件较好的通行主干道,也是众多司乘人员出行的最佳选择。在省道211线上,途经绿化白族彝族自治乡、大关镇,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数飘香的水果。

S211线路容路貌

这一条路上,有数不尽的香甜、道不尽的美味,每逢春季,当太阳缓缓升起,阳光一缕缕照射在桃花、李花的身上,再经水珠的反射,一幅令人沉醉的自然风光图由此产生。春季,省道211线带给您的是“花海公路”;进入夏季,它呈现的是“绿色公路”;丰收季节则最讨人欣喜,一路上挂满果子的树枝被压弯了腰,仿佛伸手可得。

在绿化乡,黔西境内的省道211作用尤为明显。绿化乡因地理位置原因,当地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玉米等农作物不宜在当地种植,群众经济收入问题愈发明显。后经多次实践,结合气候、土质等多种实际情况,绿化乡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经果林,以推进石漠化治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前很怕栽了卖不出去,怕没有人愿意来我们这个石旮旯的地方收购,但随着家门口的这条路(省道211)陆续变好,心中的担心又放下了,没有这条路,我们的果子就拉不出去;没有这条路,外地的大老板的果酒厂更不会来,省道211这条路,确实带来了肉眼可见的便利。”绿化乡一位果农说道。

绿化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省道211线的有效助力下,脆红李产业现已成为绿化乡的主要产业,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亩产量约为2400斤。未种植脆红李前,人均收入约为500元,现已提升至1000余元,老百姓收入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借助省道211线的交通便利条件,绿化乡巧打季节时间差,逐步发展起了林下经济,在发展经果林的同时,积极栽种大豆、生姜、南瓜等辅助性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反向为经果林提供一手肥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路通业兴,生机勃勃。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喜悦。在助力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毕节公路人将始终肩上挑起重担、脚下踏入实地,以初心为本心,持之以恒、履职尽责,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助力经济发展再腾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