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国道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界内的交通“大动脉”,作为326国道的养护管理者,沿河公路管理段一直担负着助推沿河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使命。近年来,沿河公路管理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公路文化为根基,以326国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着力构建“公路+产业”“公路+服务”“公路+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前沿阵地”。
公路+产业,让人民群众的荷包鼓起来
正所谓“一路通,则百业兴”。交通,曾经是掣肘沙子空心李、黑水桃梨等产业发展的短板,而如今,蜿蜒曲折的326国道将沿线4个乡镇和3个街道的乡村产业、农副资源串珠成链,编织成一张全域联通的交通网,成为人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为沿河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326国道不仅有效解决了沿河与德江、秀山等周边县城内外联通的瓶颈问题,更成为促进人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近年来,沿河公路管理段以326国道为主线,积极与地方政府、路政执法部门、沿线村委建立多方联动、齐抓共建的长效机制,致力打造一条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带”。
官舟镇食用菌和牧草产业
从沙子街道空心李种植基地,到黑水镇白山羊原种场、“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黄龙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再到官舟镇食用菌产业基地,一大批产业项目在这条黄金带上落地生根。每到收获时节,一辆辆满载着空心李、黄桃、食用菌等农副产品的运输车在326国道驰骋,它们将沿河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带向全国,不仅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品尝,更带领沿线群众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黑水镇党委书记邹红艳说:“黑水镇‘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的发展离不开326国道的服务,是一线养护职工辛勤工作的成果,现在路好了,为产品运输和农户售卖提供了便利条件,产业自然也就兴旺了”。326国道不仅为增加人民收入、服务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更成为了沿线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在326国道沙子平交口的空心李售卖处摆摊的黎阿姨笑着说:“现在这个地方的路更宽更漂亮了,沿河公路管理段为我们设置了专门的空心李售卖点,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背着李子四处叫卖了,刚好今年的空心李大丰收,我已经在这里卖出了1000多斤的李子,挣4000多块,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326国道沙子平交口空心李售卖点
公路+服务,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适
326国道完成提级改造后,路上的车更多了,来游玩的游客也多了。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畅安舒美服”路域环境的需求,沿河公路管理段积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铺设彩色路面,精心管护花草树木,持续完善公路沿线安防设施,行车舒适度显著提升。如今,326国道不仅与沿线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更与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旅游景区交相辉映,沿线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公路两侧的花海更是惹得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真正实现“一条大道、两边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年洁美”,已然成为黔东大地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铺设彩色路面
326国道杨家坪七道拐
为进一步解决户外劳动者和司乘人员喝水难、热饭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沿河公路管理段积极拓展官舟养护站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公路服务质量,在官舟养护站现有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站多用、多站合一”,精心建设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司机之家、母婴室等服务场所,为过往司乘人员和户外劳动者提供停车休息、食物加热、车辆小修等多元服务。从沿河回德江的张先生说:“以前326国道沿河到德江路段沿线没有服务区,每次开车回德江都很疲惫,自从官舟养护站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建成,我路过这里都会进来休息一下,在这里装一杯热水,上个厕所,舒展舒展身体,缓解缓解疲劳。现在从326国道回德江不仅可以欣赏到沿线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享受到便捷温馨的公路服务,这可比走高速有意思多了。”
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
为司乘人员提供车辆小修服务
公路+文化,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更丰富
近年来,沿河公路管理段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公路文化,在养护公路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公路文化的魅力。326国道K104~K124路段是沿河公路管理段党员示范路创建路段,20名党员干部扎根于此,时刻把路养在手上,放在心上。沿河段党支部积极将爱路护路行动与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与自己的责任路段“亲密接触”,深入了解路况路情,细心呵护路容路貌,充分发挥着沿河段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向人民群众传达出“有我在,路必安全畅通”的朴实承诺。同时,沿河公路管理段充分利用官舟养护站现有公路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官舟镇枣树小学百余名师生开展以“爱路护路我参与·绿色出行你我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观看沿河公路发展历史展板,观摩公路历史浮雕墙,亲手触摸公路养护工具的方式,亲身感受公路文化魅力,增强“爱路护路”意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公路的高尚品德,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党员示范路
组织小学生参观公路历史文化浮雕墙
对沿河公路人而言,时代改变的是精密高效的修路工具,不变的是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铺路石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不惧严寒与酷暑,始终坚守在公路安全保畅的第一线。他们静静地看着车来车往,认真解决公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既像公路上不起眼的小石子,默默无闻却又无怨无悔,又像那一棵棵矗立在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坚韧而挺拔,护佑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他们不仅是沿线群众口中那群最勤恳的养护工人,还是公路文化最直接的呈现者,持续向沿线群众诠释着公路文化最深刻的涵义。
下一步,沿河公路管理段将以“公路+”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养路质量再提高、美丽公路再提升、公路服务再提效”,全力打造“畅、安、舒、美、服”的国省干线公路环境,持续提升沿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履行新时代所赋予的重大使命中不断彰显公路人的责任和担当,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公路保障,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公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