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路要闻

八年胜千年 贵州再出发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这是感天动地的八年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全省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创造一步跨千年的伟大奇迹


—— 搬新家 红起来——

    跨越千山,奔向幸福。一场贵州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迁徙,近200万人搬出大山,居全国之最,写下贵州千年之变的精彩注脚。

喜迁新居黔西县锦绣花都恒大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点。卢昌跃 摄

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者相镇安置点现场,吴克金(右一)从分房仪式的抓阄箱里喜获120平方米的新房钥匙。李勇 摄

三都水族自治县雪花湖移民社区航拍图。徐健 摄

晴隆县移民搬迁小镇阿妹戚托小镇灯火辉煌。蔡家友 摄

安龙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双龙小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搬进新家迎接新生活,郑德线(右)和家人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小区内散步。陈曦 摄

大方县奢香古镇易地移民搬迁社区的“城市梯田”景观。王纯亮 摄

务川自治县拍摄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小区,4000多户近2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罗星汉 摄

印江自治县坪兴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左禹华 摄


—— 走好路 畅起来——

    昔日“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如今,高速公路县县通,通车里程达7600公里,高铁通车里程1550公里,两年多时间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在贵阳高铁动车所,—列高铁车辆正从动车所驶出。张贵忠 摄

镇远高过河大桥。田健 摄

贵新高速公路与瓮马高速的连接处  吴儒波 摄

航拍榕江县两汪乡长吉村加簸苗寨的通组公路。李长华 摄

马岭河大桥,穿云拨雾。黔西南州州委宣传部供图

赤水白云乡田渡村组通公路。王茂祥 摄

水城县营盘乡鸡戏坪村通组公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 有新 富起来——

    黔货出山,风行天下。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千年沉寂的土地正焕发勃勃生机,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山区群众的荷包真正鼓了起来。

工人在威宁经济开发区一家苹果企业分选包装车间分级和包装苹果。王纯亮 摄

麻江县水城高科技蔬菜园,一名农业工人正在大棚里开展灌溉作业。张成平 吴梓然 摄

天柱县白市镇三间桥村油茶林基地里满山油茶果成熟,社员摘果、晒果。龙胜洲 摄

农民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食用菌产业园区里采摘黑木耳。左禹华 摄

工人在毕节市七星关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刺梨加工企业的传送带上筛选刺梨鲜果。陈曦 摄

普定县靛山韭黄种植基地。邱高顺 摄

丹寨县扬武镇干改村村民在哈密瓜种植基地堆放采收的哈密瓜。黄晓海 摄

余庆县深入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短、平、快应季蔬菜10万余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穆明飞 摄

村民在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苗绣扶贫车间整理苗族服饰。史开心 摄


—— 上好 乐起来——

    教育斩穷根,知识改命运。贵州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持续多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黔西县锦绣学校,旁边是拆迁移民安置小区。范晖 摄

天柱县竹林镇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到中药材种植园认识“灵芝”,听教师讲简单的管理技术。龙胜洲 摄

大方县奢香古镇希望小课堂上,志愿者正在和孩子们做游戏。罗大富 摄

从江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贵运小区安置点兴建了从江县贯洞镇第二小学,并按标准配齐配全教育设施设备,于2020年5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卢忠南  摄


—— 就好医 笑起来——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贵州率先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成为现实。

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医护人员服务上门,为村民检查身体。芦晓娟 摄

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苗族村民在参加医疗健康扶贫免费体检活动。王炳真 摄

玉屏侗族自治县医疗机构的家庭签约医生,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康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搬迁群众开展义诊义治。胡攀学 摄

赤水市金华街道沙湾社区,党员签约家庭医生入户为村民送医送药。王长育 摄

毕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面向毕节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检服务。韩贤普 摄

深圳援建赫章县福田医院。赫章县委宣传部供图


—— 住优 美起来——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1万户,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4类重点对象,确保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湄潭县鱼泉街道偏岩塘村庄。林明 摄

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村民在用传统建筑工艺兴建新木房。龙胜洲 摄

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柳岸水乡美如画卷。史开心 摄

桐梓蟠龙社区移民新村。王印 摄


—— 吃净水 润起来——

    为民解渴,水润心田。贵州接续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等,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村民王传杨家建起了小水窖,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勇 摄

盘州市双凤镇小坪地村村民2017年开始使用上了自来水,生活真方便。吕文春 摄

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苗族妇女在用自来水洗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

在榕江县三江水族乡,水族家庭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王明浪 摄

自来水接进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平寨村新卜组,村民们喜笑颜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


—— 立精 抖起来——

    八方来援,党员上前。贵州脱贫攻坚广泛凝聚强大合力,激发无穷的内生动力,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书写了一部部绝境突围、决战贫困的英雄传奇。

80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历时36年之久,组织村民修建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田维野 摄

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驻村11年的干部杨波(中)帮助村民挖洋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刚 摄

全国劳模、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该村养殖场指导工人工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

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带领村民苦战13年,挖通进村隧道,解决了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李庆红 摄

全国劳动模范、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走访农家,查看水果长势。孙磊 摄


迈步新征程

续写新篇章

贵州再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