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合兴镇位于德江的东南面,素有“德江南大门”之称,是省级示范小城镇、全国卫生镇、省级文明镇,与思南的鹦鹉溪镇、宽坪乡接壤,是思南、印江等地北上遵义、成渝的必经之地。
“没有高速之前合兴还是乡,800米长的独街一眼能望出头,赶集天过往的车辆很拥堵。”一直在合兴工作的镇人大主席余世凯说:“老百姓在家守着破房子过着穷日子。”
往事不堪回首,10年前的合兴就是一个小集市,聚居人口就1200人左右,加上学校学生就2000来人,商贸不兴,就是一个路过的驿站。
全长105公里的沿德高速公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起于沿河县沙子街道渝黔界,途经沿河县沙子场、沿河、官舟,德江县荆角、关口、合兴,终点接德江合兴镇内的杭瑞高速,是贵州“六横七纵八联”骨架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包茂高速(湘渝段)和杭瑞高速(思遵段)的连接通道。
要致富、先修路。就是这条连接通道让合兴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崛跃的双腿。
高速带动集镇兴
车出沿德高速合兴收费站,青山之间的合兴镇如同链在高速线上的珠子,晶莹中透露着碧绿的生机。
“杭瑞风情大街是杭瑞高速建设拆迁的移民大街,共有119户,仅这就比原来老街还宽敞、整洁,也是我们合兴镇发展的新起点。”余世凯带着我们参观一边介绍,2010年8月30日,随着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开工仪式启动,合兴小城镇发展就入了新阶段。
2013年11月,沿德高速公路建设的启动,合兴镇第二条移民安置大道再次动工,一向冷清的合兴陡然热闹了起来。接着撤乡设镇、小镇城规划建设等一个个项目建设接二连三。
合兴镇天海宾馆负责人陈文珍回忆说:“那几年,合兴发展非常快,来玩的人也多,所以我们就开了这个酒楼,来吃饭的、住宿的人都很多。”
现在的合兴镇共有街道6条,集镇人口8000多人,商住酒店1家,宾馆3家,住宿3家,餐饮10余家,其他商铺100余家,集镇面积2.38平方千米,城镇发展被列入省级示范小城镇。
“全省文明乡(镇)”、“国家卫生镇”,走进合兴镇党政办公室挤入眼帘的是这样闪亮的牌子,镇党委书记田旭飞自信地记者说:“我们正依托大交通优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集镇扩容,打造悠然宜居的农旅小镇,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建设农旅一体幸福合兴。”
此前一直在跑运输的余江,在扶阳大道口修了一幢楼开办起了合兴商务宾馆,每个利润在10万元左右。他说:“高速通了后,合兴交通方便了,年轻人外出到沿海工厂找钱、老年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务工,每年春节期间,宾馆所有房间住得满满的,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间。”
记者从合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合兴镇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储蓄借贷总额达4.36亿元,开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
连通市场产业旺
路通业通。小车驶入朝阳村永志茶业的茶山基地,海拔900米的黄泥溪茶叶基地完全笼罩在大雾之中,100多个采茶人附在条状茶垄上,咀嚼着嫩绿的芳香。
山下林中的茶叶加工厂10多个茶工正忙凉茶青、揉茶条,20多台茶叶加工机械同样不停地运转着,正在巡查监督的老总舒晓梅既高兴又有些担心。
高兴的是,她的卷曲形绿茶在4月18日的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铜仁赛区金奖茶王,颗粒形绿茶获得铜奖。担心的是连续为加量的订单生产出现工人难找的现象,她已为找采茶工人操碎了心。
曾经在外务工10多年的舒晓梅谈起茶产业的转型发展,她说:“高速公路带来的便捷是最起码的前提条件,家门口没有高速公路我绝对不会回家搞发展创业。”
如今的永志茶业共有茶叶基地2050亩,其中1300亩的白茶基地沿着沿德高速延展排列,正为最美高速勾勒新的生态画卷,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旋律。
在合兴,像舒晓梅这样的茶业公司有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8家,全镇有茶叶基地2.1万亩,在家的60岁老人都成了采茶的“香勃勃”。
合兴镇上在家的人这些天都成了各大茶叶基地争抢的工人,舒晓梅每天还从复兴、煎茶及思南的宽坪乡找工人,日支付的工钱在3万元左右。
据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永志茶业全年销售总额吸有3000万元,今年的增长有望超过8%。
在沿德高速与杭瑞高速交汇连通的鸟坪村,占地480亩的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些天正在作今年二茬蔬菜定标移栽,200多的西红柿先栽的已开花了,后面的还没有种植完。
基地同样是由旷光坤、旷光彪、周兴华、梁天海几个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八年来他们的种植的蔬菜一直主要销往重庆、贵阳等市场,每亩地支付群众劳务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比以前群众传统耕作划算得多,还长期解决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旷光坤说:“要不是高速带来的便捷交通,蔬菜坏了都上不了市。”现在蔬菜从基地出发运贵阳三个小时,重庆也就是五六个小时就到了。
今天的合兴,在高速公路的拉动下,曾经外出有游子纷纷借助国家的大好政策返乡创业,水产养殖、苗木基地、天麻产业等绿色产业迸发共计1.2万余亩,共同写意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