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无三尺平”曾让贵州大山阻隔。仅半个多世纪,贵州群山中累计建起3万多座桥梁,世界前100名的高桥,近一半都在贵州,成就了名副其实的路网平原。
今天,沟壑纵横的地理褶皱所带来交通困境已迎刃而解。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山海相连的水路、空路覆盖着贵州广袤大地,且仍在延展、织密、提速,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续迈进。
9000公里!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新突破
连日来,花江峡谷大桥云渡服务区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综合楼墙体砌筑、孔桩水磨钻施工等各项作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实干争春早,花江峡谷大桥合龙后,建设依旧紧锣密鼓。作为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的重要配套设施,云渡服务区预计下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在建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王弘扬 摄
不久前,由贵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实现通车,现场参与建设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这条路串联了都香、沪昆、汕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待今年全线建成后对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意义重大。
纳晴高速江西坡互通。贵州图片库供图
以项目带动投资,省交通运输厅今年内将全面开工建设G76厦蓉国高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等9个重点收费公路项目,总投资达939亿元。
事实上,贵州高速路网越织越密。2024年,贵州建成金仁桐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258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042公里。
为主动服务“强省会”等区域发展,过去一年,我省还加快推进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段、安顺至盘州段扩容工程及乌当至长顺等高速公路项目。
不仅如此,2024年贵州还建成普通国道278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35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700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
也正是在今天的路网基础之上,贵州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沿着四通八达的公路源源不断走进发达地区餐桌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交通跨越式大发展,让贵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跑得更快了。图为重遵扩容工程与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交互的蒲场互通。刘叶琳 摄
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三年没回家的罗甸人杨先生连连感慨:“好快!好快!从贵阳到家只要一个半小时。”
便捷通道四通八达,贵州茶叶香飘四溢。纵使东有西湖龙井,今朝还看西有湄潭翠芽。
汕昆高速贵州段通车,“荷都”安龙县引发巨变,兴义人把其当成“后花园”。望安高速建成,更让安龙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
打开山门连接内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盘活,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次第开花,打通贵州经济“任督二脉”,迸发无限生机。
贵州首条智慧高速公路贵阳至安顺扩容项目。刘叶琳 摄
贵州,虽然一不濒海、二不临江、三不沿边,但北连川渝,南通两广,西接云南、东南亚,东达长三角。“县县通高速”,后发追赶多了一股坚实的力量。
“市市通高铁”!速度真真实实地改变贵州
3月3日,新建盘州至兴义铁路(盘兴铁路)的全线高风险、关键控制性工程——保田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盘兴铁路保田隧道顺利贯通。贵州图片库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铁路,是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的最后一个项目。
不久的将来,贵阳至兴义2小时左右可达,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1至2小时的高铁交通圈将正式形成。
高铁对于贵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真真实实地改变着生活。乘坐过贵州高铁开通首发列车的杨旺盛和杨旺成就是最好的见证。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首发列车D211次列车上,11岁的姐姐杨旺盛(左一)与6岁的杨旺成(右一)去看望在外务工的妈妈杨英。葛雷 摄
高铁开通后的十年里,这对来自榕江县栽麻镇宰荡村的两姐弟从“留守儿童”成长为追梦青年,家乡也蜕变为特色村寨。
弹指一挥间,榕江县依托贵广高铁交通“大动脉”,从不通火车的小县城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入黔第一城”。
如今,高铁穿过的榕江车江坝区成为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而周末到榕江看“村超”,也成为湾区人民打开贵州旅游的新方式。
高铁飞过侗寨来。黄明光 摄
自2014年以来,沪昆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高铁、六安高铁、贵南高铁等相继开通,新的蝶变与机遇在贵州不断发生着。
随之而来,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贵阳北站这座特大型高铁枢纽站的单日旅客发送量,从刚开站时的3000余人增长到最高纪录的14.2万人。
贵州的高铁更像是一根纽带,在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网后,让绝美的山水诗意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变得触手可及,2025年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突破1900公里。
贵南高铁都匀段。贵州图片库供图
摊开全省铁路建设图纸,新项目还在落地:铜仁至吉首、黄桶至百色等铁路加快建设,加速我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铁路网极大地改变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区域劣势,贵阳国际陆港货运班列通达欧洲、中亚、东南亚……我省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路越走越宽。
山海相连!向蓝天向江河要开放
15.76万架次航班起降,2231.3万人次旅客吞吐量……2024年,“忙碌”成为贵阳机场的主题,其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通道经济动能澎湃。
我省已形成“一枢纽十支线”11个机场布局,威宁机场、德江机场、盘州机场加快建设。图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贵州图片库供图
抢抓贵州加快融入RCEP和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机遇政策,去年贵阳机场推动通航国内城市120个、国际地区城市15个。
旅客抵达贵阳机场后,可通过飞机、高铁、地铁、陆空联运(长途换乘)、机场巴士(空港巴士)、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实现换乘,满足美好的出行体验。
客流高效运行,物流有序运转。2月17日,贵阳机场正式开通“贵阳至缅甸仰光、贵阳至孟加拉达卡”两条国际全货机货运航线。
这是继我省相继开通贵阳至加尔各答、德里、卡拉奇、莫斯科航线后,新增首条东南亚货运航线,并持续扩展至南亚的货运航线网络。
印度加尔各答的波音737-700货机落地贵阳。贵州图片库供图
与此同时,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正加快形成,引领大山深处向沿海通道发展突围。
乌江全线复航后,开辟集装箱航运线路,非洲进口“红木”首次抵达贵州码头,建成全省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贵州段三级航道开工建设,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
运载磷矿石的货船经过乌江河闪渡大桥。贵州图片库供图
江河之上,贵州水运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日前,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开工建设,按照“上下游同步通航”原则倒排进度,贵州段与重庆段有望同步建成、同步通航。
未来,1000吨级船舶可畅行乌江、直达长江,这是乌江水运复苏三年多来,贵州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的具体实践,更是贵州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千载难逢的机遇。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三级船闸,该通航工程创造了6项世界之最,货船经过时呈现出一幅“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壮美景观。贵州图片库供图
随着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迅猛发展、遥相呼应,贵州综合交通体系正成为贵州后发优势,引领着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驻贵州。
这张上天入地的立体交通网正逐渐扩大,贵州从被边缘化的内陆边陲,逐渐成长为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地处内陆,却通联世界。变化,源自新时代赋予贵州的新定位。这片土地上,交通路网在褶皱的地理中熠熠生辉,如同贵州桥梁建造一般,沧桑巨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